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下鄉慰問

“尊上,再往前行十多里,便是那錢家村了!”

侯峒曾擦了擦額頭的汗珠道。

鄉間小道之上,道路極窄,只容得兩馬被並行,朱慈炤帶著慰問的隊伍,行在這鄉間小道上,卻是蜿蜒數百米。

這已經是朱慈炤跑的第十多家了,去的這些家皆是傷亡將士的家,朱慈炤說到做到,卻是從眾多傷亡的將士中抽了幾家,前去慰問。

其他的,他分身乏術,只能命令縣衙六房主事,或者軍中千戶、百戶,代替他前去慰問。

一開始,侯峒曾、黃淳耀等文官還不認可他這般做法,認為只要派下面的人去做就好了,可是隨著朱慈炤不斷的慰問,訊息傳出去之後。

卻是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先不說朱慈炤原本的將士,就說這幾日參軍的男丁,便比以往多了數十倍。

甚至連鹽山縣周圍其他的州縣,都有著慕名而來的百姓來參軍。

比如說南面的樂陵縣,西南的寧津縣,北面的滄州,西面的南皮縣,甚至是山東境內的海豐縣,都有源源不斷的百姓前來參軍。

足足把侯峒曾驚得下巴都要掉了,短短几天的時間,那可是上萬人呀,而且還在接著增加!

這不,作為鹽山縣的父母官,侯峒增卻是和朱慈炤一般,騎著馬出來慰問了。

至於有如此變化的原因,除了朱慈炤的身份曝光外,那便是朱慈炤善待將士的傳聞了。

什麼一個月可以得銀子一兩,獲得戰功,斬殺敵人,還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

什麼戰死沙場,無需擔憂,自有朝廷幫你養家活口,每逢節日,還有地方官員上門慰問。

什麼死後可入葬地方陵園,每逢清明有人祭祀,不會成為孤魂野鬼,流落在外。

等等

反正這些政策一傳出去,一下子將士兵的地位提高了,將士兵的待遇提高了,在明末這個隨時有可能餓死人的時代,參軍,成為一名軍人,變得越來越熱起來。

這也使得侯峒曾再次對朱慈照萬分敬佩,因為先前朱慈炤這一系列的舉措,看似有些毫無道理,甚至有些過分,可真到徵召兵員的時候,侯峒曾才明白,這才是真正的強軍強國之道。

……

不顧高掛在天上的太陽,朱慈炤和侯峒增並騎而行,依舊趕路。

他們接下來要去的,是一個姓錢的將士家中,這個姓錢的將士,在參軍之時,連個名字都沒有,只知自己姓錢,小名狗剩,在錄入軍籍的時候,錄入官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喚作錢多寶。

沒想到,竟成了陣亡將士名錄裡的一名。

“這個錢多寶是鹽山縣東六里錢家村人士,細細算來,卻是走過了前五里,馬上便到東六里了!”

侯峒曾取出一本簿子,看了看說道。

“嗯!”

朱慈炤點了點頭,卻是心中在想事情,行了幾步便開口道:“先生接下來怕是要辛苦一陣子了,待我慰問完這最後一名,明日我便要出發了,我打算先領兩千人馬向北,先佔下天津衛這座重城,然後天津衛往南的這些州府縣城,卻是要麻煩先生動員百姓儘快南遷。”

侯峒增放下簿子,敲著腦袋,閉著眼想了想,嘴中直接道:“天津三衛往南,有靜海縣、青縣、興濟縣、滄州、南皮縣、東光縣、景州、阜城縣、蛟河縣、獻縣等,人口眾多,州縣分散各處,這南遷必然將是一場重大的工程,下官必然盡全力去做……只是尊上果真要下定決心南遷?事態真的到了這般地步?就絲毫沒有轉圜的餘地了嗎?”

“唉——”

朱慈炤嘆了口氣,不是他下定決心南遷,而是他不得不南遷,因為他太瞭解歷史了,大明自滿清所謂的“七大恨”始,這麼多年來,都是處於一種防禦的姿勢。

大明朝北邊領土還在的時候,還有山海關、喜峰口、密雲、邊牆等能阻擋滿清南下,現如今丟了這些天然的險要之地,卻是要如何阻擋。

“遷吧,要不了多久,整個京畿,將會成為同外族爭鬥的戰場,到時候這裡不僅僅有外族,李賊必然也要參與進來,那個時候,整個京畿將會成為人間地獄。”

朱慈炤語氣沉重,但也不得不實話實說。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