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郎修習《浩然帛書》,得玄奧念力,也算是一種法力,操縱黃麻繩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想通這一層,他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從獲得斬邪劍,獲得《浩然帛書》開始,就已經開始修道了呀。
只是這個“道”,和道家釋家在形式上的追求有所不同,需養浩然之氣,當從天下求。
形式不同,走的路自然也不同,對於世間事物的認識立場,也就不同了。
心中豁然開朗,腦海《浩然帛書》的形體竟又凝實了些,可以清楚感知到這一卷書的真實模樣,共有九頁。
九張書頁,每一張書頁記載的文字都有不同。
最開始的時候,他所看所記的是第一頁,口訣千餘字;後來路上悟劍,翻過一頁,是第二頁;獲得秀才功名後,對於第二頁書字義的領悟得到穩固,更加清楚……
就不知何時能翻到第三頁去,當翻過此頁,想必能再上一臺階,修煉出更多更純粹的“念力”,駕馭起斬邪劍來,自是威力倍增。
那就是“而立”之境了。
從“啟蒙”到“而立”,中間不知隔阻著多遠距離。
好在的是,自從小劍啟蒙開鋒,顯露本體,喂血養劍就變得輕松許多,吸納的血量大幅度減少,漸漸少到不會直接影響身體機能。
陳三郎鬆了口氣,他身子骨本就不大好,長期喂血養劍真有些吃不消,如今得到緩解,透過紮馬步以及天天吃好睡好,那身體慢慢就能養起來。假以時日,他就不再是弱不禁風的瘦巴巴體型了。
前前後後思量明白,他心無羈絆,輕松極了,套著黃麻繩出門去。
華叔見著,問道:“少爺去哪兒?”
“近日在書房中憋悶得慌,要出去走一走。”
華叔呵呵笑道:“少爺,你早就該這樣了。”
天天悶在房中,雖然說是刻苦攻讀,但讀書也得兼顧身子不是?身子垮了,百病纏身,滿腹才華也是無用功。
陳三郎悠然出門,背負雙手往晚晴橋那邊走,至於那根黃麻繩,卻悄悄藏到袖子裡頭去了,遮掩住,外人看不到。
晚晴橋一如既往得風景宜人,河水潺潺,並無動靜。
“陳公子,你怎麼來這裡了?”
清脆的話語,可不是許珺姑娘嗎?
一身勁裝,身材凹凸分明,十分惹眼。
陳三郎忍不住多瞧了兩眼,總不能虧了眼睛,含糊回答:“清風徐來,碧波蕩漾,我是來看風景的。”
許珺沒好氣地瞥了他一眼,忽而拉著他袖子,低聲道:“快回家去,這幾天城裡不太平。”
“不太平?難道鬧賊了?”
許珺面色很嚴肅:“聽我的沒錯,快回去吧。”
陳三郎幹咳一聲:“可你總得說明白呀,我也好心有底。”
“哼,說出來嚇死人,城裡有妖怪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