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九章 秋風秋雨,秋意煞人

試帖詩常以“賦得”冠於題前,故而又叫“賦得體”,記憶中的這一首“離離原上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章法嚴謹,用語自然,卻飽含哲理,堪稱這一題材的絕唱之作。當年那一位被人戲謔“居長安大不易”的大詩人,十六歲便寫出此詩,真是驚才絕豔。

坐在考舍中,陳三郎浮想聯翩,卻是走神了。過了一會兒,曬然一笑,開始磨墨。

考場發放的文房四寶雖然稱不上優品,但質量也相當過硬,對於出身寒門計程車子而言,這般筆墨已經算是好東西了。

一邊磨墨,一邊思考,等墨汁成,腦海醞釀得也差不多,當即取過一張紙,提筆醮墨,唰唰的開始寫起來。

作為科舉的詩詞形式,五言八韻詩最講究韻腳,內容需求必於經史有據,不能由著性子來。這般命題作品既要寫得對,又要寫得好,十分困難,務必反複深思,一字一字推敲才行。

如斯寫法,頗為損耗精神,也很浪費時間。不僅試帖詩,另外的四書題三道,經義四篇都差不多。

故而八道考題,考三天,看似時間多得很,實則十分捉緊,不能有絲毫鬆懈。

這是鄉試,三年一屆的鄉試,任何一點細節瑕疵都可能讓三年苦功化為蹉跎,又得從頭再來。

時間悄然過去,中午吃過飯食,稍作休息,繼續斟酌,約莫又花費一個多時辰,終於將這一首五言八韻詩完成,再從頭到尾細細讀了一遍,沒問題了,不禁長籲一口氣。

但很快,陳三郎又開始投入到四書題之上。

“用晚膳了。”

恍然間,外面傳來考場理事的聲音,原來竟已臨近傍晚時分。

時間,過得真快。

陳三郎伸一伸懶腰,覺得手腳都有些發麻,一股疲意湧上心頭。

日落西山,考舍光線開始變得昏暗,需要掌燈——如果考生想挑燈夜戰,考場自會提供燈火照明,不過這般做法弊大於利,不如早點歇息,養足精神明天起早更好。

這時候,外面忽而傳來淅淅瀝瀝的聲響,有涼風吹拂進小窗,感到寒意。

八月入秋,秋風秋雨秋意來了。

陳三郎拿起一張發放的單被蓋在身上,躺下來,慢慢睡著。

這一夜,淅瀝的秋雨席捲了整個揚州。

……

萬裡開外,洪波浩渺,這裡卻沒有雨。

湖邊之畔,一座古樓拔地而起,坐西朝東,氣勢恢宏凝重。其以堅硬的花崗石為基臺,古樓主體純木構造,飛簷,鬥拱,三層,四柱,顯得極為雄偉。

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

湖是洞庭湖,樓是嶽陽樓。

八月,洞庭湖邊鋪天蓋地的蘆葦盡皆開花,看上去白茫茫一大片,彷彿鋪著一層雪,甚是美觀。

“此樓此湖,果然不負天下之名。”

嶽陽樓頂樓上,一身便裝但雍容富貴氣息噴薄而出的元哥舒登高遠眺,發出一聲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