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軸長約一尺,色澤斑駁,很古的樣子。
陳三郎凝視之,立刻感受到一股玄奧波動——法器,毫無疑問此物屬於一件法器,而且品階不低,約為玄品級別。
“這畫?”
面對陳三郎的疑惑,忘機真人呵呵一笑,輕輕一揚,將畫開啟,展露面目。
這是一幅工筆,線條勾畫簡單而精緻,寥寥數筆,便畫成一條溪流;水流邊一頭青牛吃草;牛背上有個總角牧童坐著,口中含柳葉,正在吹曲……
在畫的留白處,蓋著六、七枚章印。
瞧著這些章印,陳三郎感到更加疑惑:他知道文藝收藏之規,但凡經手,都會由收藏者蓋上私章,留下印記,表示自己收藏過此物。
但問題在於,這可是一件法器。法器一旦被練成,為人使用。即使換了主人,被別的修士所用,可也不至於特意地蓋章上去。要知道修士們,有幾個擁有私章的?
就聽忘機真人悠然道:“此圖名為《牧牛謠》,乃是前朝名家許彥伯所作。”
陳三郎也聽過許彥伯的大名,赫赫有聲,乃是一代畫家,善工筆寫意。其畫作流傳後世,每一幅都是精品,受人喜愛追逐,價值不菲。
然而忘機真人拿出來的這一幅,何止精品那麼簡單?它可是一件法器。
恍然間,陳三郎忽而明白過來:此畫之所以能成為法器,大概與忘機真人有莫大關系。對方獲得此畫,施展術法開光,並且不斷淬煉之,最終成為一件玄品法器。
開光,本質是“化腐朽為神奇”,就是將普通事物點化,使其具備某些特殊的功用效果。
不過開光需要損耗施法者本身的精神法力,而且被開光的物品倘若不持久淬煉的話,屬性慢慢被消磨掉,重歸凡塵,也無大用。故而修士不會隨便開光事物,必有選擇,並抱著擇優而選的原則。
那麼,忘機真人為何將此畫開光了呢?只是因為作者是大畫家許彥伯嗎?有待商榷。
拋開這一層,陳三郎不去多想,眼下更在意的是對方說替自己治病,一杯茶,加一幅畫,雙管齊下可愈。
風尖茶飲之,口舌生津,解渴提神,的確對他目前的困境有所幫助。但幫助也不算太大,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上,無法做到根治。看忘機真人胸有成竹,定然就是指望這幅畫了。
忘機真人又道:“陳公子,請你欣賞此畫,看有何不同。”
陳三郎就平心靜氣地去看畫。
身為讀書人,品書賞畫都是基本功夫,他自幼飽讀詩書,書畫也是鑒賞過許多,水平在那。
初看《牧牛謠》,但覺畫風清新可人,鄉土氣息濃鬱,流水潺潺,芳草茵茵,牧童天真無邪……完美地組合起來,成為一幅難得的佳作。
慢慢看得入神了,渾然忘我,就見畫面上乍然一動,似乎活了過來。
陳三郎的耳邊彷彿聽到了水流的“淙淙”聲響,青牛嚼吃青草的“沙沙”聲響,甚至還有一縷縷清脆動人的牧童吹柳梢的音律……
眾多聲音彙整合曲,如同清泉流過心頭,那原本困擾多日的煩憂悶噪,以及昏然睏乏,像是被這股清泉洗滌蕩漾掉了。
由內到外,整個人精神抖擻,變得嶄然起來。
這是一種重生般的喜悅感。
卻說旁邊坐著的許珺,雖然忘機真人聲名不俗,彼此又素昧平生,按理不會有歹意。但為防萬一,她還是很警惕地盯著。
她看見陳三郎品賞古畫,看著看著,整個人便呆住了似的,一動不動,顯然看得極為專注投入。
整整一刻鐘時間,陳三郎都保持這般狀態。
許珺感到有些著急,在猶豫是否要叫喚一下。免得陳三郎沉迷過度,有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