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兩百四十七章 龍脈亂動,民望安得

六名弟子全部離開大殿後,白發道士忽而微微一笑:“此時此刻,想必那些老朋友們也都按耐不住了吧。”

說罷,重新閤眼養神,大殿歸於沉靜。

……

石破軍自封為蠻王的訊息以驚人的速度傳散開來,揚州與蠻州比鄰,挨著,因而訊息傳過來得非常快。

當然,在訊息蔽塞的古世界,訊息飛揚得如此迅猛,背後定然有著某些手腳在推波助瀾。

總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亂。

訊息傳到涇縣的時候,正是傍晚時分,日薄西山,染出半天紅霞。

陳三郎在衙門。

這些日子,他都在衙門,主持縣衙大小事務。

自從武林人士鬧縣城事件後,陳縣令的威望空前高漲。若說以前,他頂著狀元郎的光環當上縣尊,本地人多是滿懷親切之意,卻並無多少敬畏。可不是嘛,當初的傻呆子形象還在腦海浮現呢。

但現在,百姓的心中,這形象悄然發生了變化。

那些武林人士夠狠吧,個個都是亡命徒,殺人不眨眼,可蜂擁進涇縣後,竟被陳大人全部拿下,殺的殺,抓的抓,一網打盡。都說“惡人還需惡人磨”,豈不是說陳大人比他們更“惡”,更“狠”?

不管怎麼說,作風硬朗卻又不滋擾民生的官,百姓都是很喜歡的,最重要是靠得住,關鍵時刻,鎮得住場面。

對於這一事件,普通百姓沒有想太多,而地方鄉紳階層卻嗅到了某些不同尋常的意味。幾乎同時段發生的另一件事,更恍若地震,令得整個涇縣都抖了抖:

一夜之間,祁家府沒了。

在涇縣,祁家府本是最大的豪族,黑白兩道通吃,底蘊深厚,但這樣的家族門第,說沒就沒了。

抄家的是涇縣衙役,帶隊的是縣尉許珺,而罪名是“祁家勾結汪洋大盜,窩藏惡徒,強擄民女,濫殺無辜……”

抄家之後,縣衙收到的狀告書竟達一尺之厚,都是痛訴祁家惡行罪過的,簡直可以稱為“馨竹難書”。

作為地方一霸,祁家府所作所為早已足夠滿門抄斬,只是在以前,沒有人敢動他們罷了。至於縣衙,甚至於府衙,兩者和祁家府的關系你知我知,根本不會做事。

如今,陳三郎以雷霆手段,一舉斬殺之。令得百姓拍手稱快,紛紛想當然地以為狀元郎果然厲害,手持聖旨寶劍,所向披靡,太威風了。

這畫面便彷彿是戲臺上的“欽差大臣”,奉旨巡視,專殺壞人,為民做主。

而在地方鄉紳眼中,立刻想到這是縣尊大人殺猴儆雞呢,於是乎晚上輾轉反側,睡不著覺,在第二天,急忙備上厚禮,前往縣衙拜訪。

又有些人深諳門道的,卻是暗暗冷笑,覺得陳三郎此舉大犯忌諱,乃是取死之道,風光不了多久了……

對於外界紛擾,陳三郎並不多加理會,仍在消化著得到的益處:抄家祁家府,得到金銀珠寶無數,刀槍劍棒,兵甲之類更是數百——光憑這些,便足以讓祁家府上下死無葬身之地了。

不過當下朝廷法令式微,軟弱無力,卻難以搜查追究。

東西全部充公,縣衙前所未有的充裕富足。

除了食物財富,陳三郎還發現無數蓬勃的氣息攏聚而至。涇縣是小城,城中人口不多,可涇縣管轄地域並不算小,民眾萬千。在其中飽受祁家府欺淩壓榨的為數不少,他們解脫之後,對於陳大人感激不盡,一時間,民望彙集。

這些,正是陳三郎一心要外放為官的根源動力。民心民望,是呆在京城擔任什麼翰林院修撰所無法企及的。

氣息源源,彙聚起來貌似不少,可陳三郎卻明白,距離滿足遠遠不夠,還需努力。不過當下,他努力要做的事便是重新淬煉一件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