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蜂擁而至,被仔細劃分起來,有家室的、孤家寡人的、青壯的、老弱的,等等,都做了具體的分類;還有人負責詢問記錄他們來自何地,當地如今狀況如何,局勢如何……
這些寫下來,便都是難得的情報訊息。彙整合篇,再遞交回府衙,陳三郎他們一看,便獲悉許多形勢近況。
很快,一條情報引起了陳三郎的注意。
蠻軍佔據州郡,為了過冬,原來已經四處出擊,大肆擄掠資源了。只是蠻軍的目的是鄰近的幾個地方,比如說高平府。而嶗山府由於距離州郡較遠,因而逃過一劫。
聽聞此訊,陳三郎倒有些暗暗慶幸。以府城目前的實力,要是遭遇大規模蠻軍的進攻,還真難以抵擋。
石破軍雖然敗走麥城,但也有好幾萬部眾在,而且戰力尚存。蠻軍不但蠻橫,而且驍勇。
所以說,如果前段日子蠻軍就來進犯嶗山府,陳三郎他們即使能抵擋得住,也會損兵折將,大受打擊,想要安心搞民生,根本沒門,哪裡會有眼下這般局面?
與之相比,高平府那邊就慘了。高平府本有一支實力不錯的義軍在,號“高平軍”,聲勢不弱,與莫軒意的洞庭軍相提並論。這兩支義軍都響應朝廷號召,前去州郡與蔣震大軍彙合,一起攻打石破軍。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一戰而敗,蔣震戰死,餘部潰敗。莫軒意一路逃亡,沒有回中元府,而是直接投奔陳三郎來了;而高平軍的首領則選擇率領殘部逃回高平府,想著要整頓,休息生養,東山再起。
然而石破軍不再給他們這個機會,命令部將出擊,直搗高平府。高平軍再次大敗,這一敗,是致命的。幾大將領死的死,傷的傷,一眾手下潰不成軍,逃散無數。
高平軍就此覆滅。
不說高平軍,高平府被蠻軍攻破,燒殺擄掠,當蠻軍離開,偌大府城幾乎就成了一座空城,十室九空,蕩然無存。只要少數民眾逃竄出來,歷經千辛萬苦,逃到了嶗山府境內。
由此,陳三郎才得知個中狀況。
不得不說,現在回想起來,當日踏上雍州大地,把第一選擇放在了嶗山府,確實有先見之明。此地不但有豐富礦藏,而且地理位置優越,最適合穩定發展。
只是這局面維持不了多久,嚴冬來到,不動刀兵,但過了寒冬,等明年開春,只怕蠻軍那邊便會有所行動。嶗山府那麼大,搗弄的動靜不小,不可能隱瞞得住,到時候,石破軍要對付的,肯定便是嶗山了。
因為目前整個雍州,除了蠻軍之外,別的勢力,也就剩下嶗山這一塊了。
既有所預,就當籌謀。
其實早就開始籌謀了,否則陳三郎何至於一個勁招兵買馬?哪怕掏空公庫都要練兵?
這些,都是為了面對蠻軍的準備。
……
“公子,糧倉的糧食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