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陸家在雍州境內乃是名門大族。但在戰亂的席捲之下,無論貧賤富貴,一旦被捲入,就將損失慘重,甚至化為灰灰。陸家算是好的了,他們雖然沒有逃出雍州——不少顯赫望族在原雍州刺史郭宏正的帶領下,第一時間便逃到京城去。然而京城豈是好呆的地方?更不用說現在京城四面楚歌,風雨飄零。一旦被攻破,又將面臨滅頂之災。
陸家逃到了嶗山避居,還彙合了好幾個家族,然後又進入嶗山府,生活固然拮據,但起碼穩定下來了。更重要的是,陸清遠在陳三郎麾下得到重用,現在已是六房主事之一。隨著陳三郎入主州郡,所有人都看到了廣闊的前程,以及更加輝煌的未來。
幾大家族商議,一致決定奔回州郡,就是看中了這裡的地理優越性,機會比嶗山要好得太多。
人往高處走,總是嚮往大城市。
在州郡城,家族的根基人脈才能發揮用場,遠不是嶗山府所能比擬的。他們雖然逃亡過,但總有些底蘊沉澱著,可不是輕易一下子就會被連根拔掉的。
只要回來了,就能慢慢恢複過來。
今天,陳三郎來找陸清遠,也是看中這一點。
陸清遠正在忙著指揮部下佈置公房,見陳三郎來找,便跟隨出來,到他的房中去。
在州衙內,陳三郎自然有獨立的辦公場地,一間大房,分內房和會客廳兩塊區域。卻早就弄好了,佈置頗為簡單,內房一張案桌,一張太師椅;會客廳中,擺著茶幾,和數張椅子。
陳三郎叫陸清遠坐下,很快,就有丫鬟進來斟茶,又送上一碟點心。
陸清遠啜了口茶,問道:“公子有事,盡管吩咐。”
陳三郎微微一笑,也不作態,開門見山,不外乎一件事,就是讓幾大家族推薦人才,不管是家族內的,還是外面認識的。
這些家族,交際廣闊,識人多矣,正所謂“往來無白丁”,他們推薦出來的人,定然不會差。
陸清遠一聽,很是欣喜,這是好事,不管對於陳三郎還是對於他們家族而言,屬於雙贏。陳三郎缺人用,而家族那邊更是期盼一個重新崛起的機會,要崛起,必須有人做事才行。只是可惜,近年來遭遇戰亂,家族大受打擊,不少才俊都喪身劫難之中,導致青黃不接,能堪大用的人很少了。不過推薦別人也不錯,總能積攢下人情來。
想了想,陸清遠道:“公子,這事我得稟告家父。”
陳三郎點點頭:“正是如此。”
陸清遠心中明白陳三郎之所以不直接找父親,自有用意,也不多說,在父親面前,根本不用提及是陳三郎的意思,而是委婉建議即可。
陳三郎又問道:“清遠,你在工房之中做事,可還習慣?”
陸清遠是標準的科舉出身,所學所讀,乃是四書五經,和“工”這一塊頗不搭調。
“工”者,工匠工藝是也,囊括方方面面,在傳統眼光中,頗不受重視,許多做工的人,都是“苦力”的同義詞,地位不高。
讓陸清遠坐這個位置,在六房中,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陳三郎用他,一來是鍛煉,二來也是看中其在武平縣的政績出色,採礦煉礦,鍛造那些,都是“工”。
陸清遠當即回答道:“勞煩公子關心,工房諸事,恰中我懷,正好一展抱負。”
這話倒不是虛偽,在陳三郎治下,其實工房的待遇一點不比別的房差,有些方面反而資源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