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入夏,夜空明淨,月色清涼。
快到子時,但州衙依然燈火明亮,各個公房中人聲傳出,不斷有人影往來,還在忙碌著。
兩三月來,這番情景已成常態。
入主州郡,萬廢待興,實在太多公務事宜要做了。不加班,根本完成不了。而且加班屬於政績考核的內容之一,有加分的。晚上又煮了夜宵,分量足,美味可口。
在最裡面的那間公房中,陳三郎坐在椅子上,他倒沒有伏案辦公,只是坐著,閉目養神,做著自己的功課。
泥丸宮內,古書漂浮,無論形態還是光華都有一種躍然變化的感覺,看上去,它彷彿活了過來,具備了生命。書頁張合之間,便猶如人在呼吸。
一呼一吸,便有氣息滾滾,源源不斷地從四面八方湧來。
如此氣象,蔚然成勢,竟如奇觀!
陳三郎每每見此,都忍不住心生驚嘆,這番氣派,以前根本未曾敢想。每增一分,他就越發理解《浩然帛書》的精義精髓,怪不得小龍女殷殷叮囑,要修煉此法,必須從社稷中取。
社稷山河,民心民意,這,才是真正的源泉所在。彙聚而成,所向披靡。在本質上,其實道釋宗門,亦有需要。只是他們依仗的方式有所不同,要在官府之外,另外建立起一套體系來。
這體系,形式便是設壇傳道。
不過這個體系得仰仗官方支援,否則便沒有名分,根本做不下去——自大虞王朝開始,人道興旺,便制定下的律令規矩,一直沿用至今,主旨在於壓制難以控制的道法,以及妖魔之流。數百年的打壓,許多傳承早沒了脾性,安安分分的。
妖魔鬼怪依然,若不是當前天下動亂,它們根本不會冒頭。所謂“國之將忙,必有妖孽”,說得便是這個意思。國運崩塌,壓制不住了。
諸多宗門也變得活躍,子弟到處奔走,要找潛龍,尋新主,得扶龍之功,然後宗門自然沾光,甚至能成為國教,到了那時候,天下之大,處處都有道場,弟子萬千,何等風光榮華?
陳三郎走的路截然不同,他不去仰仗,卻是憑借己身,直接聚人聚勢,自己成為官方!
此路不好走,荊棘滿布,刀槍成林。相比之下,道釋行事,多是計算天機,借勢而上,屬於依附。宛如藤蔓攀爬大樹,即使纏錯了樹,只要及時斷藤,又能換新的目標。
譬如青城山,正陽上錯了樹,元哥舒死了,正陽也身死道消,但對於青城山而言,最大的損失是失去了一個優秀的弟子,卻未傷及山門道基。
相比之下,一顆種子萌芽,要想成長為參天大樹,卻要艱難許多,稍有不慎,便會被連根拔起,化為灰灰。
陳三郎走到今日,許多人看來風華正茂,春風得意,但他經歷的兇險卻遠非常人所能想象,換了別個,恐怕早死了。
在之前,他古書修煉,進度一直頗為緩慢,基本靠寶劍誅邪來獲得氣息,轉折點發生在進入雍州,入主嶗山後,躍然上一個臺階;再到現在入主州郡,又是上一臺階。
每一次改變,都有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在嶗山時,整個府城的氣息浮沉,厚薄流動,盡數映在神臺,如居空俯視,一覽無餘;現今居州郡,同樣如此,可體會的疆域範疇增長了數倍之多,雖然拓展開來,有些太遠的地方還顯得模糊,可霧裡看花,亦見輪廓。
觀氣如觀人,盡見人心。
整個州郡,人口萬千,人心熱烈,並且十分穩妥。
這就表明,絕大部分人,都是擁護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