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心每年‘送球下鄉’的活動穿越前就沒有斷過,大多是送去關懷特殊的孩子,海外貧窮的打球兒童之類的。
但穿越後,沒有基金,也沒有這樣那樣的渠道,這些活動自然是不存在的。
不過他現在發現,或許這些可以從身邊做起。
那些國際棒球學校是什麼?
大多開設在極度貧窮的地方,達到標準的孩子被籤進去,能夠吃飽穿暖,能夠學習,獲得很好的養成。
而眼下青道的這些球員們,他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度,也能夠吃飽穿暖,但他們為了打球這個夢想,家裡給予了多少的支援?又需要承擔多少?付出多少?
以前不關注,很多東西沒有注意到。現在盯著瞧,自然也就發現了只做意外沒有發現的問題。
例如休息日有些球員基本上不會出去玩兒,逛街購物?根本就不可能。
例如一些個人用品的更換~
再例如球衣和制服,有些人就是少買一些,有些人就多買幾套。
更不用說每天洗衣房那邊永遠都有人在排隊的乾衣機。
他把繳費清單拉出來仔細的看了一遍,因為要交的費用很細,所以說每一項都記錄的非常清楚。
先是制服。一套配齊11萬左右,他買了7套,就是為了換洗方便。班上的同學他不太清楚,但大多數每日生活在一起的隊友,他卻是多少能夠看到一些的。好幾個都是晚上洗了衣服直接烘乾,輪不到烘乾機的就掛在那裡,第二天就接著穿。
他之前也沒有多想,只以為是男生比較懶的關係,現在看來完全就是錢的問題啊,說不定有些人只買一套的吧?
另外還有運動衫、鞋……如果都要買多套,對很多家庭來說應該也是不小的負擔才對。
就這還不算棒球部的花費呢。
比賽用的制服、練習用的球衣、外套、帽子……等等,每一樣都是價值不菲的。疊加在一起實在是不少的費用。
而且這種年齡再加上運動的需要,這些衣服的磨損其實是非常快的,更新換代就少不了了~
再加上每天都會弄髒要換洗……
一套肯定是不夠的,兩套他都覺得完全不夠用,所以買的時候就按照自己在大聯盟的配置數量來買了。
之前沒有多想,現在一關注……
怪不得之前對帝東的比賽的時候大家換衣服那麼不勤快啊。
下雨嘛,雨還挺大的,那天這種情況也就他和降谷換的最勤快,別的球員大多隻更換了一次?還是兩次?
他有點想不起來了……
但絕對是次數很少的。
連備用球衣和內襯都那麼少……
這群孩子也太可憐了吧!
他知道打棒球貴,但不知道那麼貴啊!
還是霓虹的物價實在是太高了?
他大聯盟的球員版球衣放商店裡也花費不了這麼多啊!
好坑!
甲子園的費用……15?
雖然高島解釋這是給應援買紀念品的,但陳心還是覺得挺貴的,他別的不清楚,只記得自己少棒的時候去外面打比賽,他們隊上是一次性交250,用完了再補的。
怪不得佐藤要一直打工~
啊!突然覺得小湊兄弟的父母真是了不起,要負擔兩個兒子的費用,更何況春市用的還是木棒呢!
陳心覺得自己現在隨著選單的增加,棒子很快就會回覆到上輩子慣用的球棒,說不定還可以再加點尺寸,所以那些用不上的也許可以給春市或者要開始磨木棒的球員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