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徐州大戰,參戰人員比以前更多,其中,曹操兵馬號稱四十萬,可以說是聚集了所有的軍事力量,孤注一擲。
呂布率領兵馬二十萬,這對於黃射來說,是明著反對,暗中策劃和安排的,也是黃射參謀處謀士的意見。
黃射安排的揚州方面出兵十五萬,以及黃射在淮南的五萬多,黃、曹兩方共計出兵人數號稱八十萬,一路上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劉備擁有主力軍十五萬,以及臨時招納的三十萬新兵,孫權方面出兵二十萬,合計六十五萬,實際作戰精兵不足三十萬。
可以說,由於雙方的兵力太過於懸殊,不過劉備一方佔據了主場作戰的優勢。
卻說呂布,雖然是被逼北伐徐州,但是也是其心中所願,可以說,如果能夠打敗劉備趕走他,就是讓呂布因此受到黃射的任何責罰,呂布也是心甘情願的,可見他們恩怨之深。
黃射和曹操都明白這一點,所以呂布被兩個當代絕世梟雄一起利用了,黃射表面上無可奈何,聽之任之,不支援也不反對。
呂布、曹操共同攻打徐州,第一天鬥將,徐晃、于禁、曹洪等人,大戰關羽張飛,然後是曹操大將圍攻關羽張飛,然後是曹操攻城,三次攻城,曹操和呂布一方損失四五千人,劉備方也損失近三四千人。
所以,這所謂攻城,不過是比拼消耗而已。
第二天,呂布鬥將,卻是獨戰關張,然後攻城,各自損兵折將而已。
如此三天,卻是典韋、臧霸、龐統帶領十萬大軍前來助陣,話說這十萬大軍卻是黃祖手下的新兵,龐統帶來見見世面的,因為黃射根本就不想認真打這場仗,權當練兵和實戰演習。
而同時,孫權派遣的大軍也到了徐州,不過被曹操派兵埋伏了一下,死傷近五萬,讓一樣不想打這場大戰的孫權打的起真火了。
黃射、孫權都不想打這場大戰,因為漢朝還在茍延殘喘,還有四大元嬰期守護者,黃射等知情人在等待,等待想滅掉漢室的魔族推行的病毒計劃,從而徹底斷了漢朝氣數以及漢室四大先祖堅持守護的念想,那麼其他人就有了建國稱帝博得萬古名的機會。
曹操急於擴大徐州會戰,因為先祖曹全告訴自己,他曹操等不起,必須快速的統一北方,否則對於曹操,對於曹家,都可能是毀滅性的打擊,就像孫策兄弟在南方的發展一樣。
曹操不知道,一旦自己失敗,就是死亡,而自己的子孫能否像孫權兄弟一樣到什麼地方打下一片江山,看看自己的兒孫,曹操是沒有信心的,唯一的就是女兒曹珊嫁個好老公,或許因此有一線生機。
最後,曹操決定一方面對抗徐州孫劉聯軍,一方面各派一支隊伍攻打徐州各地郡縣,毫無疑問,最後呂布帶領十萬大軍橫掃徐州各郡縣,龐統繼續帶著典韋、臧霸等人以及二十萬大軍留守徐州城下。
首先打破沉默的是劉備,戰爭打的就是消耗戰,劉備需要供應孫劉大軍六十萬的軍費開銷,實在是為難他了,如今各地郡縣又被攻佔,大量財富被奪走,經濟更加困難。
於是,劉備決定發起決戰,破釜沉舟的一戰!
八月底,孫劉四十萬大軍分別對曹操、龐統發起突襲,龐統且戰且退,儲存了實力,曹操大軍仗著人多發動反擊,最終各自損失十萬大軍,可謂損失慘重,孫劉大軍損失十三萬。
黃射大軍方面,呂布也及時回援,然後在呂布、典韋、臧霸三員大將各自帶領十萬大軍的圍剿下,再次消滅孫權六萬俘虜十幾萬,只有四萬殘兵敗將逃回徐州城。
這次徐州大戰,曹操損失兵馬十八萬,黃射四萬,劉備方面損失二十四萬,幾乎耗盡了劉備幾年的心血,孫權損失十二萬精兵。
這徐州會戰,又是一場兵力消耗,孫劉曹三方都是無力再戰。
不過,劉備到底是守住了徐州,只是損失了許多郡縣,好像名存實亡,而呂布也駐守這些郡縣,好像是打過了隱,報了仇,解了氣。
既然三方都不想再打,於是訂立了城下之盟,青徐二州也被一分為三,徐州會戰結束。
當然,最主要的是,黃射的揚州方面水陸大軍一起攻入青州地界,劉備首尾難以照顧,青州危急。
於是,劉備以關羽為徐州大將,自己帶領張飛等人急忙趕回青州老窩,青州大戰從而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