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有一段螺旋狀的階梯,怎麼樣才有可能,使第一節 階梯和最後一節階梯相連呢?
當時,在課堂上,陸然看到真的有人把這樣的階梯畫了出來,吃驚不已。
隨即,他和所有同學一樣,都困惑了起來,這是怎麼做到的呢?這樣的東西,在現實生活中,一定不可能存在吧。
張笑鳴當時問了一個問題,啟發大家思考。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可能看到這樣的階梯呢?”
同學們紛紛表示不敢相信:
“不可能吧,這不合邏輯。”
“這種東西只能被畫出來,它是二維的,不可能存在在三維的世界……”
陸然始終沒有說話,他既沒有否定,也不能肯定。
張笑鳴微笑著,他讓同學們腦洞大開,盡情地討論,卻始終沒有給出一個標準的答案。
直到今天,陸然再想起張老師留下的這個懸念,竟覺得和本子問他的問題,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開始重新在腦中玩味起那個不可能圖形的問題來。
讓一個二維的平面圖形區別於三維立體圖形的關鍵是什麼呢?
“是高度。”
陸然突然睜開了眼睛,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問題,他想到了什麼。
不可能圖形之所以不可能,就是因為它忽略了高度。
一個有著長,寬,高,三維屬性的立體物體,一段正常的階梯,無論是它從上往下,還是從下往上,循著一個方向,到了最後一節階梯,永遠是不可能和第一節 階梯相連的。
但在那幅畫中,畫家忽略,甚至是扭曲了物體的高度,才讓人産生了一個錯覺,一個它既是立體的,又是首尾相連的錯覺。
一個視覺上的錯覺。
“偽造。”
是偽造,讓我們的視覺産生了錯覺,錯以為圖形中所畫的是一個立體物體,讓它看上去是合乎規律的,卻又那麼荒誕。致使我們産生了困惑,有一種空間錯亂之感。
畫家作畫時,加上了一段偽造的高度,就讓一個在三維世界充滿矛盾,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東西,在二維世界成為了客觀事實。
在這裡,讓矛盾的兩面,同時存在的因素,是偽造。
一件矛盾的事情,同時呈現出了它相互矛盾的兩面。
一幅不可能圖形,因為存在一段我們視角看不見的“偽造的高度”,才讓人分辨不清。
同理,就像是這個讓人不可理喻的朱正武,一方面他顯示出了狡猾的頭腦,心思縝密,步步為營;一方面卻又顯得沖動莽撞,不計後果,不顧性命。
兩個相互矛盾的情況,集合於他一人身上。
陸然似乎找到了這兩件事的共通之處,他打了一個響指。
可是隨即,他又陷入到了另一個問題的思考中。
“如果說,一個物體的相互矛盾的兩面,可以同時呈現,那麼,一個人的矛盾,是否也能得到解釋呢?
是否在這整件事的過程當中,在李華強這個人身上,也存在著一段“偽造的高度”,是被我們忽略的呢?”
陸然覺得,這兩件事情,冥冥之中,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