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把現在的自己畫完,我再回想當初的自己,卻竟然感覺有點陌生。
那個小男孩一無所有,曾經想要的就是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我不知道這稱不稱得上是一個理想。”
男子有些羞澀地笑了笑,場上眾人也因為他真誠的表述,善意地微笑著。
“後來男孩是兩手空空的,還有著純真的眼神。但是很快,他到了大城市來,還沒有等他想好,要如何過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他已經行動了起來。
他必須要行動起來,他得生存,得找一份工作。慢慢地,周圍的人,都開始比較,比較誰生存得更好一些,更體面一些。
他又不得不和人比較起來,追趕起來。
然後,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他有了很多的東西,眼神疲倦。
然而,他這才發現,他沒有實現過一丁點兒自己的理想。
相反,所有他現在擁有的東西,都是讓他距離曾經理想中的自己,更為遙遠的東西。
現在,他已經被綁在這裡,動彈不得。”
說到這裡,男人停了下來,他的呼吸有些沉重。
“那第三幅畫呢?”茜茜看著他,問道。
“我畫不出來。”男子有些苦澀地笑了笑,“我不知道,我是否可以一直這樣生活,不再改變。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經放棄了過去的理想生活。
我現在卡在這裡,看不到以後,也不敢看。”
男子說完,茜茜帶頭鼓起掌來,場上的其他學員也一起為他鼓掌。
這是對分享者的鼓勵。
“很感謝這位先生的分享。生活會將我們打磨得越來越陌生,有時候讓人迷惘的,不是如何達成理想,而是理想在哪裡。
我們在生活中多了生存的能力,卻往往失去了天真的能力。
不過您也別灰心,您還年輕,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思考第三幅畫,要怎麼畫。”
在茜茜的鼓勵下,又有幾位朋友作了分享,現場氣氛較之前的環節更加熱絡了。
就在場間的氣氛達到了一定的熱度以後,大家還覺得有些餘興未盡,茜茜就帶領學員們進入到了下一個環節。
也就是和這三幅畫中的自己對話。
聽到了這個題目,大家的興致又高漲了起來,很快紛紛投入到了沉思的狀態。
陸然注意到,在這個環節,學員們的興致更高漲了一些。
他們看著自己筆下的“自己”,有的人,變得沉默不語,有的人卻滿心歡喜,還有的人,則黯然神傷,眼中隱約有一點點閃動。
陸然發現到了這個環節,能比之前的繪畫過程,讓人更加深入地走近自己的內心。
每個人的情緒都被調動了起來。
這是最能反省自己和認識自己的環節,它不只是學習那麼簡單,它有療愈的作用。
“如果把這個方法用在治療中呢?”陸然萌生了一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