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陸然約見的她,尹女士卻先開口問起了陸然。
這種談話的主動性,或許是尹女士在職場上養成的一種習慣。
然而,陸然卻覺得她的問題十分地奇怪。
這位尹慧尹女士,正是黃得文的母親。
身為母親,對於一個陌生人曾經和兒子談話的事,卻像是剛剛從一個朋友那裡聽聞的一個訊息,就連交談的內容,都是到了這個時候,才開口向一個陌生人詢問。
陸然此刻倒不想對她質問和苛責。
他只是作為一個,曾經和她兒子談過話的諮詢師的身份來見她的,陸然不想讓尹女士覺得自己會對她的生活,有過多幹涉。
他只是告訴尹女士她想知道的,至於她接下來的生活,陸然將會抱著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
不幹涉,不強求。
這樣能夠保持尹女士和他談話的主動性,而不至於産生過多的警惕。
至於陸然能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讓尹女士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去思考,那就要看接下來,陸然採取何種方式,和她說些什麼了。
“您應該不是正好那天不在家吧?”陸然沒有直接回答她的問題,而是問了她另一個問題。
“什麼意思?”
“我猜測,您不在家,應該是常有的事。也就是說,您不在家,才是常事。”陸然特別強調了兩次。
尹女士沒有立刻回答陸然,她背靠在椅背上,雙臂交叉在胸前。
“可以這麼說,我工作很忙。”她聳了聳肩,沒有否認。
“您工作很忙,我知道。但您知道,我是怎麼知道這件事的嗎?”陸然看著尹女士的眼睛,問她道。
尹女士搖了搖頭,神色沒有剛剛坐下的時候,那般張揚了。
“我應該說是在走進你的家門的時候,就已經有所察覺了。
那天,我和您的兒子,也就是黃得文,約了時間見面,但是我還沒走到你的家門口,還沒敲門的時候,門就已經開啟了。
當我走進屋子的時候,他給我的解釋是,他聽見了我的腳步聲。
不是因為他正巧要出門,也不是因為他覺得我應該快到了,而是因為他聽見了我的腳步聲。
隔著一道門,一個孩子怎麼會對樓道裡的腳步聲如此敏感呢?
這件事,如果沒有經過訓練,是很難做到的。
那麼,只有一個可能,他被訓練過,或者,他在不自覺中,被訓練了出來。
而我覺得,他沒有必要特意地做這樣的訓練,那麼,只有可能是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習慣了傾聽樓道的腳步聲。
樓道裡的腳步聲怎麼可能總是如此清晰呢?
我想,那是因為,他的家裡實在是太過安靜了,而他總是等待門外響起他熟悉的腳步聲。
等著等著,便學會了分辨,哪個聲音是媽媽的,哪個不是,哪個聲音是有人回家了,哪個不是。”
陸然這一連串的分析,讓尹女士啞口無言。
從她的表情來看,她也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兒子,已經學會了這個“本事”。
她的臉色更加的難看了,原本輕松的,禮貌性的微笑,也漸漸消失。
“你跟我說這個,是什麼意思?”尹女士轉移了目光,冷冷地問陸然。
陸然看著她,停頓了片刻,依舊溫和地說道:“尹女士,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這個故事正是黃得文告訴我的。”
聽到陸然說完這句話,尹女士又看向了陸然,目光裡有一絲掩飾不住的愕然和緊張,她不知道陸然將要說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