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個,也需要特別地去學習嗎?這要怎麼練習?”
“這個問題問得好。說到催眠,總覺得就是要催眠別人,有沒有想過,自我催眠,也是需要練習的呢。”本子在鼓勵陸然朝著這個方向繼續想下去。
陸然經它這麼一說,腦子加速地轉了起來,“你說過,催眠他人,也就是除了自己以外的人,叫做‘打破與他人的界限’,那麼,自我催眠,豈不是可以稱作‘打破自己的界限’。”
“很聰明嘛,陸然。”本子立刻稱贊道:“這正是我對這種修煉的命名,我還沒說出口,你就已經想到了。”
陸然接著它的話說道:“我還注意到了,你把這種學習,或者說是練習,稱之為修煉。”
“是的。學習,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學習,到頭來,就是一場修煉。心理諮詢,是一個開導人的工作,首先就是要求諮詢師自己的心態保持在一個正常健康的狀態之下,同時還要不斷追求更高的境界。
要想渡人,就先渡己。
在和別人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自己也能得到許多感悟和提升,這本身就是一個心靈修煉的過程。”
陸然似乎悟到了什麼,“你說的不錯,如果只是練習如何催眠對方,卻沒有體會自我催眠和被催眠的感受,這樣的學習,是不完整的。
諮詢,是一個將心比心的過程。如果自己沒有經歷過世間冷暖,又如何能夠理解別人的體會呢?
這是一個很有必要的修煉。或許我可以先從一些小的練習開始。”
“你現在的學習越來越有自助性了。我一點你就能悟到。這一點我很欣慰啊。”這個時候,頁面上又跳出了那隻熟悉的兔子,兔子一手背在身後,一手撫摸著一大把不知什麼時候長出來的大鬍子。
陸然額頭上剛剛擦完的汗,又冒了出來,“你什麼時候有鬍子了?”
“這樣顯得專業點嘛。大師不都是這個歲數?”兔子十分得意自己的造型,不過看到陸然不以為然的表情,只好放下手裡的鬍子,咳嗽了兩聲,繼續回到剛才的話題上來。“這個練習嘛,可以從一個簡單的心理錨開始。”
“你是說給自己種一個心錨?”心錨,是一個心理學上的專有詞彙。
這個詞由一種心理現象衍生而來,即錨定心理。
錨定心理指的是,當一個人對一件事情做出預測,但是卻又感到不確定的時候,往往會受到先前得到的資訊的影響。
比如,有句俗語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講的就是人的錨定心理。一個人在無意間被蛇咬了一次以後,産生了強烈的疼痛感和恐懼感,當這個人再看到蛇的時候,他往往無法理智的分析和判斷這只蛇對自己是否有威脅,而是根據過往的經驗,直接地斷言蛇都是危險的。
這個現象産生的原因就是因為怕蛇的人已經在自己的記憶中,把蛇和危險關聯了起來。
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把一件事和積極的,愉悅的記憶聯系起來,就能在這件事還沒發生之前,就已經有了好的預期。
種心錨的意思,就是透過心理暗示,或者是催眠的方法,將一樣東西和積極的想法聯系在一起,這樣一來,以後每當自己想到這樣東西,就會自然地産生積極的想法。
這是提升心理素質的一種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