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男人都會把自己逼到一個動彈不得的境地。
你曾經有過很多選擇,現在也仍然有。只是,你的優秀和自我要求,只讓自己做出那些逼迫自己更加能幹的選擇。
你的動彈不得,是自我逼迫,自我要求的結果。
你有一種完美主義的傾向,一旦自己的選擇和做法,不符合你對優秀和能幹的定義,就會引發你對自己的不認可。
你的心裡有一個理想中的自我,你不允許,現實中的自我偏離理想自我太遠。
那些你用&09;換來的尊嚴和生活,讓你能夠對自己滿意。
正是因為這種要求,這些尊嚴和生活一旦受到了一點損耗,你就會不能忍受。
對於生活,你有很強的控制慾,因為你不允許它違揹你的意願,你對差錯的容忍度是很小的。
可是,但凡一個人的增加了,他的痛苦,也會同時增加。
你越是希冀一樣東西或是一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發展,它一旦違背了你的意願,你的痛苦也就越大。
你為了不讓這種痛苦産生,你就越是想要控制那些事情。
越是想要,就越是擔心。
這是一個惡性迴圈。
這就是焦慮。”
陸然的一連串分析,梁先生聽得入神,再沒有反駁。
“這就是你夢中無法動彈,順著水流,一路先前,沒有選擇的遭遇。
與其說水流,我更願意把它理解成推著你向前的人流,人潮的流動。
別人對你的期待,你對自己的期待,化作了一艘沒有槳的小船,讓你不由自主地向前奔去。
所以,你被來到了地鐵站。
面對你每日工作的始發站,你的內心卻想要逃。
一件原本讓你享受,讓你獲得贊譽的工作,現在卻變成枷鎖,讓你想逃。
梁先生,人不是機器,縱使你希望自己能像機器一樣高效和無誤,但人終究是人。
人,應該要關心自己的身體和心理,這些比你的工作,更加重要。”
不知道是陸然說的哪幾句話,觸動了梁先生的心。
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額頭和臉,竟感覺指間有些潮濕。
“你說的是啊。
人到中年,擁有了很多,卻一件都放不下了。
放不下面子,放不下位置。”
看到梁先生已經有所反思和觸動,陸然繼續道:“您發現了嗎?您向我訴說的不停關門的症狀。
和我剛才所說的那個問題是相似的,或者說是一脈相承的。
一個是內因,一個是表現。
你對自己有著高要求,不允許失誤,甚至産生了焦慮,就像你總是擔心門沒有關好,需要不停地檢查。
無論檢查多少次,你永遠都無法安心。
因為它有可能會是開著的。
這種可能性的存在是你無法接受的。
因為只要想到它是開著的,你就覺得自己無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