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四章 教堂

一輛豪華計程車把李言送回到他現住的地方。這是是一篇廢棄的城區,是很多流浪者的聚集地,。在夜晚,零零散散的燈光好似孤魂鬼火。雖然有些荒涼,但城區的地面還算幹淨。

李言就住在這附近,貧窮的他為了省錢只能先住到這裡。瑤光沒開學前,其實還有地方給窮學生住的地方。一般都是一個巨大的廣場,自己買個帳篷,官方會為你劃分一塊地方,生活設施還是挺齊全。

李言在那裡住了幾天,有些受不了各種聚會和各種各樣圈子的邀請,索性離開了那裡。

原本李言都打算到處流浪了。機緣巧合,在一個流浪者口中知道了這個區域。在這裡找到了一個教堂,生活設施非常的齊全,床位的租金也非常便宜,李言歡喜的搬到了這裡。

這個教堂廢棄之前好像叫做真理信仰會。能容納近千人的巨大的建築和雕塑無不顯示這個教堂曾經的輝煌。至於教堂裡面的神像什麼的,應該早早的就被搬走了,李言也知道他們信仰的是什麼東西。

按理來說,這麼大的教堂規模,這應該是一個有名的教派才對。但是李言並沒有搜尋到任何關於真理信仰會的資訊,顯然是非常奇怪的事情。

李言在教堂門口的自動販賣機上,買了兩份外賣和兩杯甜甜的飲料。今天耗費了這麼多能量實習,他要多吃點回複一下。

教堂的大門是被堵住的,大門壞了修不起,這裡的居民幹脆把這裡用水泥堵上。大家要回到自己的床位都是跳窗進去的。正好這裡的每個窗戶對應著一個區域,每個窗戶都有個獨立的編號,就像是尋常小區的單元門一樣方便。

李言熟練的翻過了四號視窗,他的床位就在這裡。剛剛入住的時候,還糾結了一陣要不要放點東西當個臺階什麼的。現在帶著飲料翻牆都能以一個完整的狀態落地。

整個教堂被粗劣的改造成了上下兩層,這樣可以容納更多的人入住。內部的環境出人意料的整潔和幹淨,這些都是教堂管理者的功勞。

教堂的管理者是負責這裡監管和收租的一群人,為首的是一個胖胖的中年婦女。那個胖胖的中年婦女,為了教堂拉客的時候是一種非常和藹的面孔。等到你真正入住的時候,就會變身成一個一臉橫肉,兇惡嚇人的包租婆了。

這些管理者改造了這裡的環境,每天負責這裡的清潔,把教堂劃分成不同的床位和房間讓流浪漢入住,就連完外面的自動販賣機也是這些教堂管理者搞來的。相應的,他們也是這裡的剝削者,這裡的房租都是按周來交的。交不上的話也沒有什麼嚴厲懲罰,只是會被兇惡的包租婆一陣臭罵。

那個大嗓門的女人罵起來,遭殃的就不是一個人了,往往那個“單元”的住戶都受不了她的嗓門。紛紛眾籌給那個人交上房租。

李言所在的房間裡面只有兩個床位,他的室友是一個大叔。每天都穿著各種光鮮亮麗的衣服在窗戶一躍而過,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他把這個房間改造的非常豪華,各種生活用品一應俱全,房間衛生也全是他在收拾,讓整個房間呈現一種閃亮亮的嶄新感。房間裡唯一紮眼的東西應該就是房間自帶的床鋪,老舊的鐵質床位已經有些鏽跡斑斑,在這個豪華的房間裡格格不入般生硬。

不僅是房間和這裡破敗的環境不同。在教堂裡,只有他會幫別人主動交租,這在大家看來就像是傻子·一樣的行徑。因為交不交錢是自己的事情,又不會背趕出去。你幫他交上了,難道不是羞辱嗎?

李言來初來乍到,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別人都是冷眼旁觀,只有大叔願意幫助他。

大叔如果回來的早,還會自己做飯來享受生活、手藝一般般吧,至少李言是這麼認為的。不過看他今天吃的是外賣,應該也是回來晚了。

大叔在吃的和李言也沒什麼區別,就是外面的自動販賣機裡面的外賣。看到李言回來他暫定對付口中的飯菜。打量了李言一圈,笑著問道:“今天面試很辛苦把。”

李言點了點頭,回道:“嗯,過關了,明天就去上班,等到明天應該可以搬離這裡了。”

大叔點點頭,似乎對這個結果非常的滿意:“嗯,我就說你一定行的。我給你推薦的工作靠譜吧?”

李言不知如何作答了,據他觀察,這份工作比較靠譜的地方只有待遇了吧,也不好明說,只得應付到:“還行吧。”

大叔能在網站中那麼多招聘資訊中找到這份工作的資訊,確實李言能擁有這份工作也有這個大叔的一份功勞。

“收租了,收租了”一個尖細的聲音在通道上面大吼著,許多沒錢的住戶一聽到這個聲音就害怕的哆嗦起來。

包租婆的不定期收租時間又到了。這個尖細的聲音不是包租婆,是她的馬仔之一,一個有些幹瘦的女人,親時負責衛生的清潔。到了包租婆收租的時候他就成了喊話的先鋒。李言和大叔早就交過了租金,胖胖的包租婆路過這裡時候,沒有發現沒交房租的目標,繼續她的巡視之旅,幾個馬仔跟在她寬大的身子後面。

今天這夥人收租出奇沒搞出什麼動靜,這裡不存在大家都能交上房租這種情況。應該是又有什麼傻子捐款到到賬了。也只有這種情況,讓包租婆寬宏大量不計較了。

外界把這種地方單純的定義為流浪漢的聚集地,形容起來詞窮到只有“慘絕人寰”四個大字。報道起來的時候都恨不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書寫這裡貧窮的惡果。

為了證明這些人沒有被社會遺忘,這是個有情的人間。城市裡面不但會有大批的捐款湧向這裡。還有些機構會組織大批小學生送溫暖來,送的都是一些家裡面做的吃的和不要的舊衣服。

用這些流浪漢的樣子實在的教育小學生們不學。也教育孩子們有做人要有愛心,即使面對衣衫襤褸的流浪漢也不要嫌棄。一舉兩得的行動讓這個傳統延續了下來。

如果是成年人這麼過來送愛心的話,流浪漢早就把他打出去了。可面對這些年少懵懂的孩子們,他們一般都會接受孩子們手裡面的東西。

這裡大多數人都不敢有家的奢望,能夠看到這些孩子們給他們送上愛心就很滿足了。如果孩子們還能夠學到些教訓,作為反面教材也足夠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