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玥一想,還真是不錯,“等等,我去跟娘親說,如果不用純精白麵,也花費不了多少。”
寶昕坐不住,既然在城郊,想來也沒人願意冒雪盯著,七房真的可以好好地做場善事。
“童媽媽,揹我去娘親那裡,我都退燒了。”
寶玥忍不住捂嘴笑,都說小孩子不瞞病,妹妹還真是個急性子。
寧世昀在寶昕清醒後,就去了外院安排城郊施粥事宜,這會兒回來了,正與王氏說話,“城內在籍的人口就五萬多,城郊各村三萬多戶,加上做生意流動的,還有軍籍人員和家眷,怎麼也得二十來萬人,按京兆尹的初步核查,受災的應該有幾萬人。”
手敲著桌子:“父親剛得了訊息,軍中過冬儲備不足,今年新的冬衣和棉花都沒發下去,光布匹就得四萬多匹,棉花要十萬斤,如果一直發不下去,不知道會不會引起混亂。”
王氏愕然,指指天:“那不得震怒?若是出了兵亂,可就……”
“其實現在施粥很冒險,要我說,就讓下面的人去做,我們七房的人不出去。”
“可是……要不,看兩天吧?若沒事,還是去走走,做了是善事,也得些善名,寶玥開年十歲了。在侯府,一切都需要我們自己謀算的。”
寧世昀摸摸臉,無奈嘆氣,看寶玥姐妹過來,不再提及,聽她們開心地說起施粥的計劃,覺得妻子說的很有道理,侯府的前程可不等於七房的前程。
隨後兩日,嫡房施粥很是火熱,聽說三公四侯四伯在同一區域挨個搭了棚子施粥,一時間,那一片彷彿成了美食街一般。
更重要的是,幾府的姑娘少爺親自動手,讓城內百姓深切感受到為官者對百姓的善意,一時間,各府美譽在百姓口中傳誦。
城郊受災相對嚴重些。
村民青磚、青石房都很少,稍微有些家底的,至少知道用糯米漿混在泥土中砌築房屋,可保數十年不倒。
可大多村民不過砌築簡單的泥房,泥中有草的不在少數,甚至還有很多隻是草木搭建的屋子,風大雪大,只好露天顫慄。
不要以為泥房成本低,不是所有的泥土都能砌築房屋,要直立性好的泥土才成,否則,大風大雨一陣沖刷,又得花錢請人重修,有多少村民能修得起這樣一次性的房屋?
寶昕寶玥聽說城內無事,城郊人手奇缺,寧世昀帶著允知一直在城郊幫忙,晚上就在城郊的莊子上住。
姐妹倆哪裡還坐得住,跟王氏說了不少好話,在一群人的伺候下去了城郊。
經過外城,果然看見施粥的棚子一家挨著一家,侯府嫡房姐妹輪流出現在人前,很和善地替人盛粥,自有僕婦在一邊說這是誰誰誰,不過一小會兒,就進去歇息,然後再換一個出來。
寶昕撇嘴,真是做作!
七房施粥的地方,是去往各村的交界地帶,離城半個時辰。
寶昕下了車,沒想到看見一溜三家棚子。
最左邊立著牌子:龐大施粥處,中間是秦二施粥處,最右邊當然沒寫寧三,而是寧府七房施粥處。
呃,他們怎麼也到城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