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6章 天坑!

機器人列隊。

金屬和機器充斥著整個空間。

這,就是自動化工業啊……

還是有些震撼的。

陶謙介紹道:

“這個倉庫按照現在的貨架密度,可以同時儲存6萬箱貨物,現在貨架的每個節點的紅外射線都已經布好。”

曹深點點頭,因為是無人倉庫,在運輸貨物的過程中無人參與,需要用紅外射線來確定貨物的位置和距離,保證貨物的有序排放。

陶謙指著貨架巷道里列隊排滿的“方塊”機器人道:

“曹總,這是第一批定製好的機器人,按照您的要求已經裝上了攝像頭和ifi。這個,怎麼用啊?”

曹深蹲下來看了看“小方塊”,誒唷,不錯哦,至少硬體上都按要求加上了“視覺”和“網路”模組。

摸著下巴對陶謙道:

“這個智慧倉庫,將會採用“貨到人”系統。這些機器人是用來扛貨架的。”

傳統上電商企業有幾種通用的訂單分揀方式:

摘果法、播種法、複合法。

所謂摘果法,就是讓揀貨員拿張訂單,按照訂單上的需求,在儲存區來來回回找貨,直到把單子上的貨都挑出來配齊。

然後,再把配好的貨一起放到指定的位置,進行打包等後續工作。

所謂播種法,就是先將訂單分批,把每批訂單上的同一種商品進行匯總。

然後一次性集中取出,搬運到暫存處。

之後,再按照每張訂單上的需求分揀一次。

這種方法比摘果法巡迴儲存區的時間少,但一般需要等到訂單累積到一定數量之後才進行訂單分揀,在時效上有滯後性。

傳統電商,一般根據具體的貨品型別,選擇兩種模式的複合方式。

但無論是摘果法、播種法還是複合方式,這都是“人到貨”的模式。

這種模式需要揀貨員整天不斷在貨架“巡迴”,手眼並重,重複勞動多且枯燥,人也累得不行。

所謂走斷腿,抬廢手,看瞎眼。

不但效率不高,還容易出錯。

而“貨到人”系統,就需要大量使用這種agv機器人autoatedguidedvee)“智慧搬運小車”了。

這種機器人有一定的載重能力,它透過訂單系統找到訂單中物品所在的貨架。

然後,把貨架“扛”過來找分揀員,讓分揀員把貨挑出來後再把貨架扛回去放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原世界,agv小車是由亞馬遜率先運用於電商倉儲物流的。

2012年,亞馬遜以7.5億美金收購自動化物流供應商kivasystes,將這種名為“kiva”的機器人,在電商倉儲物流行業發揚光大。

現在,曹深打算在這個世界,將這種“貨到人”的模式推廣開來。

agv機器人,其實在汽車、電子、菸草製造行業已經用得很成熟了。

但在電商領域,至少在這個世界還是頭一遭被採用。

所以,陶謙有些不明所以也不奇怪。

而且要將agv機器人運用到電商中,傳統的agv機器人還不行,必須進行硬體功能和系統功能的改造才可以。

以原世界的kiva機器人為例,與傳統的agv機器人相比,有四個關鍵新增核心技術。

第一,巡航定位技術。

在kiva的底部有一個攝像頭,用來讀取地面上的網格視覺記號,以確定“自己跑哪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