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說,如果沒有魏元豐的幫助,張小凡他們這些人的日子一定會難過許多,這份恩情如果有機會,他一定回報的的。
說道這裡張小凡也不得不佩服西北戰區高層的卑鄙無恥,老謀深算,他們把散兵安置所的那些士兵收攏一下,直接塞給張小凡,然後又調撥一些物資就把他們的給驅趕出來了。
開啟西北戰區的軍用地圖,西北戰區高層的目標傻子也看的出來,等於西北戰區一個人沒出就把這件事給辦了,成功了好處是他們的,就算是失敗了死的也不是他們的人,張小凡把他們恨得咬牙切齒的同時,也對他們的手段感到深深的佩服。
出了銅陵市的防區,張小凡的部隊一路向北急駛,臨河縣位於銅陵市正北大約兩百公里處,他必須儘早趕到,所以說他是剛從北方回來又要向北方駛去,前後也就相隔幾天時間,各中緣由令人唏噓不已。
這段道路由於位於新老兩個渭南市之間所以修建標準極高,即寬闊又堅固,即使路上有一兩輛翻倒遺棄的車輛也無大礙,一路急駛之下,不到中午,臨河縣城地就已經近在眼前。
臨河縣城坐落於渭河平原中央,撤退前常住人口大約三十萬人。臨河縣城距離以前西北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渭州市僅幾十公里,算是渭州市的衛星城之一。整座城市呈現一個巨大的橢圓形,四周都是一望無垠的麥田。
由於種種原因老渭河市被迫放棄,臨河縣城順理成章的也變成了一座空城。整坐城市大致還儲存完好,整條大街上也沒有什麼車輛。可以看出他們撤退的並不匆忙。
張小凡只有5000人自然不可能去守衛一座30萬人的城市,他只能從中挑選幾棟堅固的建築做據點。對幾棟辦公大樓不惜重金是華夏國曆來的傳統,整棟辦公大樓被高高的圍牆包圍,圍牆修建的堅固異常,火力點,瞭望哨,各種各樣的防禦措施應有盡有,簡直是座城中之城。
張小凡當仁不讓的把據點設立在此。
獨立一師的官兵經過一天的忙碌終於可以喘口氣了,也許恐甲獸都往內地進發了,所以他們的這一天很順利。
按張小凡對恐甲獸的瞭解,恐甲獸其實很聰明,他們往往會集中在一起攻打一個地方,所以這裡的風平浪靜往往意味著某個地方的屍骨如山,血流成河。但是無論其他地方能不能抗住恐甲獸的進攻,他們都不會永遠消失,隔一段時間他們又會大規模出現。
正如張小凡料想的一樣,現在恐甲獸大部隊正齊聚在華夏國的首都燕京市,打算一舉拿下這個華夏國的心臟,只不過這一切即使連張小凡都可以預料到,華夏國的高層更是早有準備,華夏國最精銳的戰兵部隊幾乎齊聚於此,恐甲獸要想在這裡討到便宜那也不是容易的事。
滿山遍野的恐甲獸把巨大的燕京市團團包圍,而燕京市城牆上計程車兵卻也絲毫不懼,每分每秒傾斜而來的活力把恐甲獸在很遠的距離就給打成篩子。像以前張小凡那樣的阻擊手更是隨處可見。充足的後勤保障,可以讓城牆上的戰士肆無忌憚的揮霍著彈藥,即使連鐵甲獸那渾身刀槍不入的身體也忌憚不已。不過恐甲獸顯然對燕京市是勢在必得,數十萬恐甲獸不顧傷亡,連續不斷的對燕京市發起進攻。一時半會燕京市的戰鬥是停不了的。
張小凡正是要靠著這段時間儘量壯大自己的力量,要不然等恐甲獸調轉槍口,那後果不堪設想。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當務之急他首先要要儘可能的擴充自己的糧草儲備,即使以後遇到恐甲獸襲擊,他也可以死守在自己堅固的碉堡裡不出來,時間一長恐甲獸佔不到便宜遲早會自行散去的。
臨河縣城外就是一望無垠的渭河平原,上面的麥田長勢喜人已近成熟,當初放棄老渭河市的時候小麥還沒有成熟,根本就沒法收割,現在到便宜了張小凡。不過現在重要的是你敢不敢去收割,他把自己的部隊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組成新一團主要有他以前的老部隊組成,任務是清繳外面的零星恐甲獸,享受特戰兵待遇。
第二部分以從前線撤退來的戰士為主,組成新二團,任務是收割城外的麥田,享受的是甲種兵待遇。
第三部以沒有戰鬥經驗的新兵為主,組成新三團。主要工作是改造這座大樓,畢竟以前是辦公性質場所離一座合格的碉堡還差的很遠,待遇也是最差的,享受乙種兵待遇。
第二天一早,獨立一師的官兵就忙碌起來,張小凡的新一團開始臨河縣城四周張開了密集的清理工作,他們也不是非要把附近的恐甲獸趕盡殺絕,只是要把他們驅趕出去,讓後面的戰士可以安心收割莊稼就可以了。
很快張小凡就發現這個方法行不通,這些恐甲獸今天驅逐多少,第二天他們就會有回來多少,驅逐的越多,他們回來的就越多,很快附近的恐甲獸就有漸漸聚集之勢。張小凡知道他必須想其他方法了。
天黑如墨,張小凡帶領他的警衛班悄悄出發了,恐甲獸在夜晚視力不好的特點張小凡早以知曉,既然把它們驅逐出去會有隱患,那就只能把它們幹掉了。
人類是白天活動的動物,對夜晚有種天生的不適應,要想在夜晚找恐甲獸的麻煩,張小凡這個部隊最高領導人不得不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