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恩是端著盆子、坐在地上三撥拉兩嘟嚕就完事的主兒,這吃法哪能受得了?
一頓飯從中午吃到黃昏,足足兩個時辰,鄭恩拿捏得渾身汗透,還沒吃到半飽。酒更不用說了,全席喝的酒讓他一個人喝,也不夠他墊墊底兒。
柴榮姑媽心中高興,一連三天大擺宴席,鄭恩再也受不了啦,堅決不再赴席。
柴榮知道他在席面上拘束,吃不飽,只得讓廚房給他另備,整壇酒,大碗肉,任他一個人往肚子裡填。
吃飽喝足,就需要上廁所。
古人把上廁所稱為“更衣”。
那時的富貴人家,上廁所是要換衣服的。
鄭恩要上廁所,又愛面子不說,在院裡轉悠,卻怎麼也找不到廁所在哪裡。
農村的廁所不過扎個籬笆,小城鎮的廁所也不過用磚頭壘一圈,柴榮姑媽家的廁所修得雕樑畫棟,跟其它的房屋沒有什麼差別,他怎能找得到?
好在柴榮心細,見他不吭聲出去,知是想解溲,急忙讓下人跟著。
下人給他指了地方,便拐了回去。
鄭恩來到廁所門口,一個身著豔麗服裝的丫環早準備好了甲煎粉、沉香汁、新衣服等,站在門口迎候。
鄭恩鬧不清是怎麼回事,嚇得調頭就跑。
他在院裡轉悠一圈,實在憋不住了,便竄進花園,見四下無人,便掏出傢伙,對著一株盆景放了腰水。
他選中這地方,有尿便去灑了。
隔一天他要大便,不敢拉在外邊,便讓柴榮領著。柴榮將他送進廁所門離去,以為可不會出什麼洋相了。那知鄭恩進去後,見廁所裡有漆箱盛著幹棗,只當是“登坑食品”,心裡說,“這樞密家真會搶時間享受,拉屎時還不忘吃東西”,便拿了一顆嚐嚐,見又甜又香,便吃了一顆又一顆,屎拉淨,棗也吃完了。
拉完屎,方想起忘了帶擦屁股的坷垃或是磚頭,他提著褲子彎著腰左看右看,廁所內乾乾淨淨,哪裡會有坷垃、磚塊供他使用?
造紙是中國早在漢代時的一大發明,但是直到元朝,這一技術才被運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如廁。
在此之前大家都用竹片做如廁的衛生用品,既是皇帝也不例外。
傳說南唐後主李煜親自動手削竹片,以供僧徒如廁時使用,並用面頰檢驗是否光潔滑爽,這可以說是禮佛的帝王中最值得稱道的了。
而老百姓當然使用的仍是磚頭、瓦片、土坷垃了。
鄭恩不知道那竹片片是幹什麼的,找不到磚頭、瓦片、土坷垃,萬般無奈,只得撅屁股在紅漆柱子上蹭了蹭了事。
鄭恩繫了褲帶走出廁所門,丫環端來一盤水,還有一隻盛著“澡豆”的琉璃碗。
鄭恩以為是讓喝的,也不好意思問,將那些“澡豆”倒在水中,仰起脖子一飲而盡。
丫環掩嘴而笑,他也不知道笑什麼,逃也似的跑了。
原來,幹棗是“登坑”時塞鼻子防臭氣的,而“澡豆”則相當於現在的肥皂。水和澡豆是讓他淨手的。
鄭恩自小生活在鄉村,少見世面,突然住進富貴之家,出盡洋相。這本來已經夠他煩惱了,可偏偏又遇上個桑樹底下彎腰,專盯著他找事穗)的符小姐。
欲知後事,請看下回:不懂女人心。
喜歡狼食請大家收藏:()狼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