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夜夜笙歌的建業東面數百裡外,由通天巨樹組成的圍牆生生把吳郡切開。
不,準確來說,樹牆東邊並不屬於吳郡。
那裡名叫“申”。
申城,是大宋唯一的自治領。
在地球志裡,申城是座歷史名城,後來甚至發展為華夏最繁榮的城市——這終究只是小說的美好夢想。
這個世界裡,申城是大宋最落後的地方。
自戰國以來,樹牆西邊的吳郡是天堂,東邊的申城則是地獄。
隨著文明開化,華夏大地上的妖獸日益弱小,但海裡的妖獸卻從未變弱。不過生存空間不同,雙方都比較剋制,保持在一種“雖有小摩擦,總體卻是和平”的狀態。
這狀態一直持續到戰國時期。
海族突然向長江出海口發起進攻。
當時申城屬楚,楚國自然發兵救援。經過一年數十次的來襲之後,他們發現海族目標僅是申城,而且每次規模都不大,於是便下令在申城常駐守軍,禁止民眾出走,組織自給自足的前沿防禦。
後來秦國愈發勢大,楚國無暇為申城補充兵力,便給予申城太守極大自主權,讓他自己想辦法。
沒有盡頭的日子開始了。
隨著時間推移,申城人民與駐軍和海族結下血海深仇,直到楚被秦所滅,申城的人民都沒有踏出過當地一步,始終奮鬥在和海族的拼殺之中。
秦國開始修建長城,不止北方,還在申城外圍修建,因為他們覺得往這裡投入兵力是勞民傷財的行為,至於撤去該地的駐軍,他們害怕海族以申城為跳板,進攻其他地方——
不,究其根本,不過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這堵牆,攔的不是海族,而是良心。
依靠秦國微薄的援助,申城繼續堅持,之後外界勢力更替,這個地方就像被世間遺忘了一般,竟無一勢力進攻,盡管繪製版圖時他們都會自覺將申城加入其中。
申城的民眾學會了堅強,他們不再期待外來的援助,為了在這塊土地活下去,他們把和海族的戰鬥當成出海捕魚,一日複一日,一年複一年,一代複一代。
不過宋國的建立,讓他們的生活有了些許變化。
學院的學生會來這裡歷練幫忙擊殺海族,被貶的官員、流放的犯人會送到此地增加當地人口。需要錢財的時候,大宋會發動貴族捐款,然後把極少的一部分給他們。
數百年過去,比起期待外面的人,民眾更願意相信那個不離不棄,世世代代都率領人們與海族作戰的太守家族——
……
……
清晨,天邊剛露出魚肚白,一道聲音劃破小山坡上的寧靜。
“少爺!”
東方明珠停下手中的畫筆,抬頭便看見一個少年朝他跑來,慌慌張張。
“海族又攻過來了嗎?”
在申城,海族什麼時候攻過來都不是奇怪的事,雖然好奇哨聲怎麼沒響,但這麼一會兒,東方明珠已經把工具收拾好,隨時準備出發。
“不是,是‘那邊’來人了!”
申城的居民,都喜歡這麼稱呼樹牆西邊的外界。
因為“那邊”沒有必須肩負的仇恨與使命。
“又是來視察的官員嗎?”
大宋偶爾會派人過來,監督他們是否有在好好履行阻擋海族的義務。
“好像是來幫我們消滅海族的。”少年說完便皺起了眉頭,“但只有一個人。”
海族最近的攻勢比以往要強大,壓得他們有些喘不過氣,東方明珠的父親更是在之前的一次戰鬥中受了傷,要說他們不希冀大宋派人支援,那肯定是假話。
“只是走走形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