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派在西方出現之前,曾經在西方叱吒風雲的天神派就提出過七宗罪這個理念,只是心蘭的真身更像是為了否定七宗罪而誕生的産物。
同時,這個真身分出來就無法收回去了,而且還大大削弱了大天聖域的作用範圍,分攤下來,大概是七個真身各自能給予一支軍隊贊頌,而本體只能勉強贊頌一城。
“哈哈,這大概是你整天抱怨自己‘分身乏術’的結果。”劉天取笑道。
心蘭無言以對,她確實一直都有“能夠多出幾個自己就好了”的想法,只是沒想到居然是會以這種形式來實現了,因為現階段來說,肯定是瞬移比分出真身要有用多了。
但在心境修煉基本完成的現在,她依舊沒能在方術上封聖,是不是意味著這也是考驗之一?
這時,燕雅最先肯定了心蘭真身的存在意義。
“我覺得姐姐大人的真身比別人的可靠多了。”
真身,全稱是真實的分身,之所以有真身和分身的區別,是因為真身擁有獨自思考能力,但這既是好處也是壞處。
如果彼此之間不協調,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分身反而會妨礙本體的行動,比如說大部分人都希望本體在家休息,而分身去工作或者上學。只是沒有獨自思考能力的分身,只能根據簡單的指令去行動,所以必須用真身,但問題來了——憑什麼你能在家休息,而我卻要去工作?
沒錯,即使是真身,即使供能的是本體,真身也會生出不滿的情緒,在指令上加上限制或者在智慧上進行閹割的解決方法,只會讓真身的效能和工作效率下降罷了。
有些人幹脆就只在特定情況下用真身,比如鄧豫。有些人幹脆就無所謂,反正能說會道就行,不需要真身的戰鬥能力有多強,比如當初還是間諜時期的劉天。
但心蘭的真身卻是很完美,除卻大天聖域比之本體稍弱,其他能力都和本體一樣,還完美地繼承了“生而知之”的知識庫。更重要的是,盡管性格有差異,但本質還是心蘭,所以她們不會相互嫉妒其他真身或者本體的工作量,這是一般人無法做到的。
心蘭接受了燕雅的觀點。她不清楚這是不是考驗,但她打算把這當成是前提,因為已經沒時間容她沮喪了,現在該做的是實事而不是猶豫。
於是,包括本體在內的大部分心蘭迅速前往全國各地,積極地為即將準備的戰爭而做準備。
也有人對心蘭某些行為提出了質疑。
“按照戰略構想,北方基本是難以抵禦下來的,為什麼還要浪費力氣去重建北方?”
當然,說出這話的人很快就遭到了各方口誅筆伐。
這之中沒有心蘭,但心蘭有回答他們的問題。
“就算明天就會被摧毀,今天也要努力重建,而且,我們並不知道明天的事,在得出預測到的最壞情況之前,我們應該全力去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即使放眼世界,古往今來,也沒有哪個國家會從一開始就放棄,努力,那是最基本、最不值得一提,但又必須擁有的東西。
所謂“謀事在人”,便是如此。
而在那之後——
……
“幸運嗎?”
遙望著一望無際的大海,站在岸邊的謝浩然怔怔出神。
內戰結束了,但如果問起人們誰是戰爭的得益者,十有八九都是回答:“劍俠。”
很奇怪?
一點也不奇怪,心蘭早就是大宋的頂峰了,雖然在去年的一系列事件中,她的光環有所削弱,但邁向聖女之路的她很快就恢複了光彩,甚至在僅是兩項封聖的現在,已經有一部分人改口叫她聖女了。在這種一直充當國家精神領袖的情況下,無論她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也不過是讓民眾略感驚訝而已,無助於地位提高。
至於實際得到了皇位的隆基,就更不引人注目了,現在實際執政的是心蘭和劉天,內戰主要出力的是各方勢力,加上愚弄民眾的世民也姓司馬,說實話,百姓對司馬家的信任已經跌倒了冰點,甚至過去頗有口碑的司馬棣也在被人不斷翻舊賬,只是心蘭在積極引導人們才維持住了司馬家的統治。
而作戰中的另一領袖劉天,別看他平日裡動作表情浮誇,如今的天下裡,大權在握到他這個程度,還能不生出野心,低調且甘於屈居別人之下的,也就唯有他了。就算有人注意到他,也最多是抹消了“蜀漢餘孽”帶來的負面效果,談不上對他喜歡,他也沒打算讓人喜歡。各方精英倒是對劉天産生了信任感,但這份尊敬是不會流傳到民眾的層次。
在統治階層被人忽略的前提下,人們自動把最大得益者的選拔標準往下調。
大宋的支柱,嶽江紅變成階下囚,投靠心蘭這方的嶽非雖然成功繼承了八王的身份,但岳家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一下子就跌落下去了。
姜水天在戰爭中發揮了莫大作用,但在外界的人們看來,肯定這個無恥的叛徒還不如恥笑他終於有始有終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