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在天球世界的發展軌跡一點都不比地球世界要差,盡管最初只是三國之一的漢獨尊儒術,但北唐很快就意識到儒家中的某些東西很適合維系他們的統治,便迅速扶持山東的儒家祖師的後人成為永世的特權門派,並在國內興起一股儒術之風。科舉取士也是這個時候興起的,漢國後來也迅速跟進了。
不得不說,三國大半時期的主角都是漢和北唐,他們的一舉一動在天下人眼中都會迅速變成潮流,變成榮耀的象徵,由此相對落後的宋國盡管堅持墨家為主導,百家為輔,但這百家怎麼可能排除儒家,所幸宋國的貴族只是追捧儒家的風雅,並未把其“理念”當成國策——這裡的理念,已是漢唐兩國去其大部分精華,留下愚民統治的糟粕思想罷了。
只是三國一統至今不過數年,大宋表面上看似已經消除了三國之間的矛盾,靠的是什麼?
靠的是沿襲舊制,把北唐的大部分東西都儲存下來,慢慢糅合宋國的理念,一步步進行改變。
所以北唐區域的百姓該考科舉的考科舉,想考證的也能去考證。
大宋的國策放在平時是沒有錯,但戰爭迅速爆發了,那些還來不及消除的弊病就迅速爆發了出來。
謝浩然並非否定聖人,也不是全盤否定儒家的學問。
只不過祖先的思想和現在這些自詡儒家子弟的人並無太多關系,但他們卻承襲自北唐時代以來的特權,毫無道德卻以聖人之後代自稱,肆無忌憚地背叛、誹謗、享受與能力不相符的權力。
甚至,背叛了賦予他們一切的國家。
就人之常情來說,為了求全性命而背叛,委曲求全……真的不算什麼大事,所以謝浩然赦免了他們的罪。
但死罪可免,恥辱柱上不能少了他們的名字。
這些人也沒資格繼續打著儒家的名號。
就這樣,謝浩然燒掉了儒家的山門,剝奪了儒家之人的特權,把儒家的經典珍本帶回建業,然後向天下傳閱。
真正的儒家聖人應該出自天下人,而不是被血脈特權所壟斷。
當然,這激怒了天下“儒家子弟”,無論是投降的,還是再投降的,還是那些被嚴重洗腦的……都憤怒了,可惜現在心蘭搭建起的只有方便軍事用途的網路,這些人憤怒的聲音並不會傳到謝浩然耳中。
是的,在做了燒山一事後,謝浩然是用軍事網路向世界宣告。
他要震懾那些以為背叛是不用付出代價的人。
罵聲?他早已料到,但他更清楚會有人拍手稱快,並且加入到聲討背叛者的行列中去。
這便夠了。
“燒得好,我早就看那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不順眼了,這一次我支援你!”文天翔在城中走了一遍,很是開心地回來說道,對於他來說,那些支援儒家的人罵得越兇,他就越高興。
正在積極和陸家備戰的心蘭也聽說了此事,為此她發來了一篇科普的訊息。
“什麼意思?”文天翔開啟資訊和謝浩然一起閱讀。
內容大致說的是在西方,光明派曾是信仰的中心,甚至出現了君權神授的情況,他們能肆意發動聖戰,燒死反對者……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光明派自稱的神之教義,卻只有少數人可以學習,能夠進入光明派核心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然後,西方出現了一個“光輝派”,同樣是以光明派的教義為尊,卻把其公諸於世,還派出人手去為每一個階層的人科普,光明派當然不允許他們這麼做,可是教義人人能學習之後,即使他們殺光光輝派的高層,光輝派也是不滅的了。
所以在大宋的光明派,把核心教義製作成精神烙印,只能透過一對一傳承,以此來保證少數人的尊崇地位。
“堂妹這是在誇獎我啊。”
訊息最後是道歉的話語,但謝浩然沒有看下去。
這種事總要有人來做,心蘭做得夠多,背的鍋也夠多了,現在需要能成為國之支柱的人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