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濟南城。
盡管一週的舉國哀悼期未過,但本著山高皇帝遠的道理,八柱國之首的拓跋英已經開始秘密做戰事準備了。
原因無他,魏國裡聽聞艾提拉隕落而喜的人,除了尓朱永,就數拓跋英了。
他們都對魏國一直被其他屬國限制而不滿,艾提拉雖然很滿意孝文帝拓跋宏,但也不得不顧全大局……如今他死了,魏國也終於得以解放了。
不同的是,尓朱永追求的擁兵自重,而拓跋英追求的是穩固拓跋家的統治。他尊重拓跋宏,但現在實在沒空老老實實哀悼了。
拓跋英承認尓朱永的強大,也承認他的存在對大魏的重要性,但拓跋英要的是一個國之重臣,而不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權臣。
魏國能夠佔據半壁山東,當然有尓朱永的功勞在內,但這反而讓拓跋英更加急切了。
所謂功高蓋主,就是魏國所要面對的現狀。
哪怕拓跋宏治政優秀,在戰爭期間,人們也大多把目光放在能打勝仗的將領身上,即使是以文明自稱的宋國固然如此,何況野蠻尚未褪盡的大魏?
拓跋英無力改變他人的思考方式,但他可以為鞏固皇權出一分力。眾人皆知他這個八柱國之首代表的是拓跋皇室,只要他能夠先一步擊敗宋人,尓朱永之前取得的功績也就不過如此了!
當然,魏國自詡古蒙中的文明之國,可不是隨便說說,拓跋英不是那種想到就前沖的無腦之輩。當初宋國的方術聖者都要出動魏國的半國之力來對付,如今他的對手可是風頭正盛的劍俠,對方有兵有將,實力高強,並不比方術聖者要容易對付。
因此,他從前線各國手裡要了謝浩然的戰鬥錄影,一連看了好幾天,還召開高層會議一起商討分析應對方案,才有了接下來的行動計劃——
“大目,若是你對上那個劍俠,能勝否?”
值得注意的是,拓跋英自身不過是普通水準的八階初級,單獨和其他八柱國戰鬥也不佔優勢的那種,於是戰場上主要沖鋒陷陣的是他的副手,魏國唯二的八階中級,楊大目。
誠然,拓跋英知道國內有斛律黑夜那樣隱藏實力,隨時能突破到八階中級的強者,但楊大目可貴之處在於他又忠心又有膽量。
不是誰都敢和尓朱永並列,還站在其對立面的,楊大目是國內唯一一個。
但真要深究起來,楊大目的缺點也非常明顯,戰略意識和戰術涵養幾乎為零,率軍也只能做好一個先鋒的工作……就是俗稱的“莽夫”類將領,所幸他有這樣的自覺,乖乖地呆在拓跋英身邊打下手。
不過,楊大目的勇武配合上他的謀略,即使是尓朱永,也必定不是對手,拓跋英是這麼堅信著的。
“恐怕只能五五開。”
這不是對誰都五五開的發言,平日裡楊大目總是非常自信,這一次是他真心感覺到了敵人的強大了。
別看魏國八階強者數量不多,甚至比起突厥都有所不如……他們舉國上和宋國一樣重視技巧,真要打起來,他們的七階高手就能把突厥的八階虐了個遍,即使是和進一步特化魔力優勢的蒙古和匈奴相比,他們也是有一定優勢的。君不見八階中級的尓朱永就足以和八階高階的帖木爾齊名……當然,拓跋英才不會到處宣揚尓朱永那魏國唯一的宗師級技巧幫對手長臉。
而在戰爭早期,楊大目在戰場上輕松擊敗了宋國八王之一的陸抗,為拓跋英在山東站穩了跟腳,因此就戰力而言,楊大目絕對是宋國八王的中上游水準。
“果然,光憑我們是有點吃力了。”
和其他屬國的國主一樣,拓跋英也負有儲存實力的壓力,畢竟他要考慮身後的“友軍”獨大的情況,不能放手一搏去追求勝利。如此一來,要做的事唯有一個。
“聯軍嗎?”
拓跋英若有所思地說道。
在失去臨沂之後,遼在山東就只剩下兗州了,而清國的膠州,也隨之變成了前線,考慮到海軍戰場距離和陸軍的差異,半島盡頭作為高麗海軍駐紮的東萊港城,也算是前線了。
高麗和清國肯定要去邀請的,他們不來也不行,山東現在是魏國說了算。只是遼國,拓跋英實在不想邀請,畢竟冰龍公爵實力非凡,若是他來了拓跋英就不好當聯軍司令了,而為他人作嫁衣那種事,誰都不會願意。
但光憑三國聯軍,能戰勝宋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