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蜀地範圍的匈奴部隊並不只有一支,臨陽平關下姜艾遇到了第二支,等他們回去帶第二志願軍出發的路上,又遇到了一支。
結果其實都和初戰差不多,因為他們嘗試了更多的戰術。
把轉過來的魔方變成同色方塊是一種,但這其實算是瞬間爆發打擊,這一方式不會總是奏效,萬一對方選擇接近戰該如何?與其到時候才被動地應對,姜艾和趙充選擇主動去創造出這一局面。
因此第二戰他們選擇了近身作戰。不同於第一戰的技巧轉移,這次考驗的是軍陣內部的排程。
他們也不是說要做到每一個人都和敵人肉搏,他們要做的是形成區域性多打少,以及徹底發揮之前的部隊專精優勢,這和一戰是兩種情況。
事實上他們的新戰法處處都在使用概念之力,都是先憑借整體的力量來到達能運用概念之力的境界,之後是進行技巧轉移,還是加強調兵遣將的速度,或者提高專精能力……一切都好說。
根據側重的不同,部隊也能隨之變成更適合爆發打擊或近身搏鬥或持續對轟……只不過此前他們僅有模擬下的引數,以及假想情況下的部分突發情況的應對,資料嚴重不足。因此他們這一路是試驗的一路,也是不斷完善變強的一路。
至於為什麼會有第三戰,那是因為現在各方面還沒成熟,他們為了求穩,每次只帶十萬兵……隨著試驗魔炮對轟的第三戰也取得勝利,他們順利把二十萬兵都帶到了陽平關,剩下的就是思考如何進行第一波支援了。
這時候匈奴闖入西北的人數也已經大致摸清,那是近三百萬的兵力,西北軍區區三十多萬的兵力根本沒法比,而且這一個月下來,還有沒有三十萬可戰之力都是未知數。
姜艾這二十萬兵乍看是雪中送炭,但他們若是孤軍深入,還被注意到,匈奴人一定會如狼似虎地撲上來把他們這可憐的人數給撕碎,因此他們只能就近支援漢中城,先穩住局勢,再考慮一步一步往北。
但匈奴也考慮到了可能的援軍,在漢中附近佈置了重兵二十萬,同樣人數下他們能否獲勝還是未知之數……
“有數支部隊突然開始了移動,根據其行進方向推測目標為漢中城!”
突如其來的訊息讓姜艾和趙充的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
大宋重新奪回了情報優勢,可以俯瞰匈奴的行動,這是好事,但問題是有些事知道了也無可奈何,更不要說對方也能知道,而且還能推算出他們是不是會影響到戰局。
“這下難了啊。”
……
“匈奴人往漢中集結了,估計是你所說的援軍到了。”葉蘇對霍長生道。
事與願違,葉蘇爭取來的獨立自主行動權並沒有發揮多大用處。
在被大薩滿空亡盯上之後,葉蘇不得不繼續和霍長生軍一起行動,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保證在空亡和宇宙騎士的聯手之中脫身。
可以說,葉蘇相當於西北軍中的薩滿,但要想靠他來扭轉和空亡的能力差距,還是異想天開了。
霍葉聯軍大概是以“若隱若現”的形式邊逃邊戰,一路橫穿西北到了潼關附近。
他們也不是沒有半點成果的,每到一處,他們就能為當地人民帶來希望,而葉蘇的部隊更是能得到新一輪的補充追隨),最後下來,也就霍長生部隊有所減員,葉蘇的隊伍反而到了八萬。
不過,霍長生軍問題有些嚴重,經歷那次明悟之後,他實力、眼界、戰術水平等都有所提升,但班朝還是阻止了他出擊,這也就罷了,一直鼓勵他的陳堂也肯定了班朝的判斷。
“你的覺悟還不夠。”
陳堂只是這麼簡單地解釋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