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一名虎背熊腰的大眼將軍當即跪地接命,他這副忠心耿耿當然不是假的,南人忠君愛國的思想可以說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示。
有他在,拓跋英就有信心遏制住尓朱永,保證大魏的興盛長久。
而他在接到尓朱永的命令的第一時刻,就明白了尓朱永的用意。
中小屬國在前頭消磨大宋的戰力已經消磨得差不多,各個大國都陸續開始行動,不過他們的行動並不迅速,僅僅越過宋境進行觀望。
因為他們都在為之後的瓜分而保全實力。
拓跋英等八柱國率領的魏國主力也是如此,不過他們有親自深入敵後的尓朱永為他們刺探敵情,也就有了佔據先機的優勢!
“看來大宋不完全是毫無抵抗之力嘛。”
自語畢,拓跋英找來通訊員——和大宋不同,古蒙的通訊並沒有被封鎖,只不過他們本身的通訊也並不發達。
這便是艾提拉進行通訊封鎖的原因——我們不發達,但可以把你也變得落後。
當然,魏國作為最“南方化”的國家,在通訊上的投入也與眾不同。
“讓高悲、宇文獺他們做準備,立刻南下馳援……不,等下。”
想了一下,拓跋英連忙改口。
“給高悲的命令暫緩一下,讓其他人先行。”
這是考慮到八柱國之一的高悲在其中的人脈和實力所作出的決定了,為了大魏的延續,拓跋英可謂操碎了心。
可是古今多少事,鞠躬盡瘁卻最終無功而返的忠臣還少嗎?
當然,拓跋英無論現在還是未來,都不會擁有預知的能力,更不會想到他日後會在南方遇到那個對手。
……
魏國率先動用主力啃下北平,自然引來不少大國的關注,不過見識有限的他們很快就搖搖頭,各自做各自的事。
比如遼國,因為能轉化死者為不死怪物,他們根本不考慮損耗,但是接連輸給魏、金、蒙古已經讓人看清這個所謂大國的真面目。
金國倒是沖得比遼魏更猛,但他們人口少資源少,主要目標就是能搶就搶,所以有這樣的做法並不奇怪。
說了那麼多,其實算下來,古蒙能稱得上大國的也就五個,盡管天竺無數次想位列常任五大國之一,但看透他們潰爛無比本質的匈奴一次也沒透過。
而天竺的野心也太大了,這一次吐蕃之所以遲遲不行動,就是因為對後方的鄰居不放心,所幸的是天竺已經找到了安南和大理聯手,準備從南海和大宋西南登陸,用戰績來證明自己大國的實力……這裡暫且不多敘述。
真正值得一提的其實是蒙古和匈奴,一個是與大宋有血仇,一個則是這次戰爭的發起者,古蒙十六屬國中的絕對強者。
“是時候了。”
艾提拉從自己的王座之間走出,把目光投向東方,最終落在那個大宋的西北邊城。
在那裡,因為姜水天的到來,西域三十六國屢戰屢敗,就連聯軍也沒有例外地敗北了。
當然,匈奴還沒出手,他們就像其他大國一樣,等著中小國家去探路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