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次蠻人來犯,事關重大,他們私下而來,有諸多需要劉胡安露面幫忙之處,故忙笑道:“劉大人嚴重,事出突然實在入不得府敘舊,只好要劉大人親自出迎了。
劉胡安疑惑地看著衛信不知他所說何事事關重大,但卻不敢怠慢。
鎮遠城和鎮陽關那曾是晉王地盤,自晉王滯留京中,劉胡安就接任了鎮遠太守一職,他這近十餘年間真可謂矜矜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將這鎮遠城上下治理的是僅僅有條,真可謂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他怕呀,滿朝上下最讓他犯怵的就是晉王殿下。誰知道晉王有多少人還留在這鎮遠城中。年方十三的晉王都能以千餘兵甲浴血殺敵,擊潰蠻人兩萬大軍,於萬軍中取得蠻人世子頭顱,若他敢在這鎮遠城上翫忽職守,他敢保證他的項上人頭離落地不遠了。
劉胡安呵呵笑著迎請衛信入府。
“不必了,麻煩劉大人即刻召集兩千騎兵與我速去鎮陽關,刻不容緩。”
劉胡安雙目圓瞪,卻不敢怠慢。忙叫過一旁少將參謀命令道:“速速集合兩千騎兵於南城外,隨衛將軍和我前去鎮陽關。”
衛信點頭上馬,先行朝南城門而去,展斜陽幾人緊隨其後。
劉胡安急忙招呼一旁侍衛把他的馬匹牽來,嘴上還不停嘀咕:“這來勢洶洶是出什麼大事不成。”
須臾兩千騎兵整裝齊集在南城門外。衛信劉胡安在前,展斜陽幾人和少將參謀於後,帶著兩千騎兵風馳電掣向鎮陽關馳去。
緊鄰鎮陽關有三大城池:鎮遠,永興和安固。離鎮陽關最近的便是鎮遠城,從鎮遠城出來一路往南穿過棲霞山的橫斷山脈六十餘里就是鎮陽關。
衛信座下黃驃馬名叫麟鴛和莫雲飛的青驄,展斜陽的蓋雪,乃至小陶所騎的烏雲都是大宛良駒,矯捷駿馬,日行千里不過轉瞬之間,如今為了照顧劉胡安和身後騎兵已將馬速放緩下來。
但即使如此依然神駿無匹。漸漸與身後眾人拉開十丈距離。
莫雲飛一路行來心中對展斜陽十分欽佩。這展斜陽看著斯文漂亮,貴公子一個卻十分能吃得苦,盡三日夜縱騎不歇眉頭都不曾皺得一下,且時刻看著都神采奕奕。
兩千騎兵少頃便到了鎮陽關下。衛信等人也不停歇,縱馬急躍徑直往山道上行去。
鎮陽關口位於鎮遠城城外六十里的落霞山山頂上,關上有一道綿延起伏的石砌城牆,高約數十丈,長有幾十數百里將蠻人攔在關外。
這段城牆是晉王在時開始修築的,如今歷經十數年早已巍然屹立,越群山,經絕壁,地勢險要,城關堅固。
整個城牆北跨落霞山脈連綿起伏的群山,東起於落霞山東段的千仞峭壁懸崖之頂,順山勢起伏延伸向西,直至西側下了落霞山西段南麓至水北岸。南臨烏蘭江,以江水為天然屏障。人稱:“落霞為城,烏蘭為池,金湯之固,其無逾於斯乎”。
因眾人是從鎮遠城方向而來,鎮陽關守衛並未詳加盤問,稍作問詢得知是太守大人前來,便開啟邊門將他們放了進來。
衛信隨晉王在鎮陽關三年對這裡極為熟悉,他和小陶打馬在前直奔韓將軍所在衙署。展斜陽、莫雲飛和劉胡安緊隨其後。少將參謀則領著兩千騎兵自去軍營營房報備。
早有輕騎小兵先行一步報於韓元昌,此時韓元昌已在門前等候。他年不過四旬,頜下尺許長鬚,一身明光冑甲,肩頭一對虎頭威風凜凜,單手置於腰間重劍劍柄,勇猛威武氣勢不凡。
衛信不待到得韓元昌身前便翻身下馬行了一個軍禮,“韓將軍。”
韓元昌心潮澎湃,面色微顫激動地跨前一步迎來:“衛將軍九載未見,叫韓某想煞啊。”
展斜陽、小陶、莫雲飛、劉胡安上前與韓將軍見禮。
眾人也來不及多做寒暄,衛信著急要了解鎮陽關形勢,韓元昌略一沉吟道:“韓某帶將軍上東巡防線城牆看看吧。”
衛信心中暗驚,忍不住望向身邊小陶,他們來的路上也曾研究過蠻人會從何處攻入鎮陽關邊防線,他直覺西側和南側防線因為臨水,且蠻人本就居於西邊,若其涉水而來怕不易防範,卻未曾料到會是東部。
鎮陽關東邊是數百丈長千餘丈高地懸崖峭壁,谷深壁陡,峭壁嶙峋,飛鳥難渡。任是江湖中武功卓絕之輩若不是輕功了得怕也難以登峰,然此刻山崖下聚集了大批蠻人。
蠻人聚在此處為何?難道這些蠻人能飛上懸崖不成。衛信不解地看向韓元昌。
“衛將軍莫急,請細看。”
衛信幾人凝目向崖下望去,只見蠻人先鋒軍身著褐色布甲,腰背長弓,身貼牆壁上如膠漆沾粘不掉,攀爬這懸崖峭壁竟如履平地不費吹灰之力。不過須臾便攀爬了一丈有餘。
衛信幾人心中駭然,不禁齊齊看向韓元昌,難道這蠻人竟都能練成絕世輕功。
小陶面色不改,心下不過稍微沉吟一下便覺不對。可哪裡不對他卻說不上來。
喜歡君主大人莫走請大家收藏:()君主大人莫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