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和大食簽訂協議後,高仙芝留田珍將軍率二千軍士守恆羅斯城,便率軍返回安西都護府。
安西軍按原路線,返回安西,一路上,眾多軍士歡歌笑語,士氣高振,高仙芝也沒強令每日大軍行軍多少裡。
“段將軍,終於要回安西了,雖然只在恆羅斯呆了半個月左右,可我覺得呆了好久,現在終於渾身輕鬆。”李興和段秀實還有番兵營幾位校尉一起騎馬悠閒的前進。
李興能不輕鬆嗎!他改變了歷史,原本歷史的恆羅斯之戰,唐軍是慘敗,二萬多大軍,最後僅幾千人逃回安西都護府,現在唐軍打贏了這場決定安西軍命運的一戰,高仙芝的山地作戰之王響徹整個中亞地區,安西軍的威名更聲名遠播令西域各國聞風喪膽。
現在李興充滿信心,即然我能改變恆羅斯之戰,那我一定能改變那場令唐朝走向下坡路的安史之亂,只要能改變安史之亂,那唐朝還有轉機重新強盛起來。
現在恆羅斯之戰,唐軍已經打贏了,現在要思考下一步計劃是什麼,是直接派人刺殺安祿山,還是想辦法讓要朝廷主動把安祿山調回京城長安任閒職或者想辦法找到安祿山謀反的證據。
可是李興細心想了想,卻發現這三項實施起來都非常困難,搞不好不僅無法扳倒安祿山,還會將自己搭進去。
首先,第一個計劃,派人刺殺安祿山,難度太大了,安祿山既然想要謀反,肯定擔心自己謀反的訊息洩露,整天疑神疑鬼,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安祿山每次出門,肯定必帶眾多軍士保護於他,即將在家裡也會小心翼翼的,想要在眾多的軍士護衛下,成功暗殺掉安祿山的可能太小了,一旦刺殺失敗,打草驚蛇,驚擾了安祿山,以後再要想成功刺殺安祿山,恐怕難如登天了。
第二,想要讓朝廷把安祿山召回京城長安城當京城更不現實,首先,安祿山是楊貴妃的養子,僅憑這一點,朝廷中人便無人敢惑安祿山,更別說唐玄宗李隆基非常相信安祿山是個大大的忠臣,可是天寶十四年的安祿山起兵造反,狠狠的扇了唐玄宗李隆基的一記耳光。
第三,找到安祿山的謀反證據,更是難以實施,首先派誰去刺探,林楓不行,要說武功高強,那李興是沒話說,可是刺探敵人情報,那林楓未必行,可是不派林楓,眼下沒有人能執行刺探情報的人,因為李興可信任的人不多。
最後李興想了想,暫時放棄如何對付安祿山,現在自己先暗中發展實力。
是呀,每一場大戰下來,能活下去都很幸運,當然感到輕鬆,恐怕等我們返回安西都護府,都差不多快年底了。段秀實也輕鬆愉快。
這次李兄在這次戰役中,立了這麼多的功勞,想必等回到安西都護府後,肯定會被高帥大力提拔,甚至獨掌一營軍士,也未嘗不會。趙陵有些酸溜溜的。
當李興聽到趙陵,頓時感到其他幾名校尉目光投向自己,有一絲敵意,也有暗中帶有不善的眼神,也有帶著友善的態度,想結交李興這個未來的實力派。
而李興暗中觀察一下段秀實聽到趙陵這話的表情,可是,李興失望了,段秀實一直沒有表露什麼表情和眼神,似乎沒有什麼看法。
……
一個月後,大軍到達拔汗那地界,拔汗那國王王忠節親自邀請高帥及安西軍眾將軍參加渴塞城拔汗那王宮的酒宴。
按理校尉是沒有資格參加這次酒宴,可是拔汗那國王忠節親自邀請了李興這位即將升起的將星。
高仙芝讓大軍在城外駐紮,以防萬一,要是駐紮在城內,搞不好出現什麼意外,被人一鍋端了。
……
晚上時分
拔汗那渴塞城王宮
此時,高仙芝和拔汗那國王王忠節坐在大殿的正中央,兩人不時喝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