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村正恰於此時,領著幾人前來。他遠遠望著崔炎,已覺察氣氛不對。及至到了跟前,崔炎卻已收劍入鞘。見他過來,只朝他淡淡打聲招呼:“村正來了。相關人等可帶到了?”
劉村正顯見他面『色』不似先前,不敢多言。只趕忙招手要那兩人上前。
崔炎也不多言,便直接問道:“聽到三更更鼓的上前,你居於村中何處,聽到的聲音是遠是近?”
那兩人之中個子稍矮的一個年輕人便往前一步回到:“某家窮,因村東有墳地,屋舍便宜,富戶都不住的。至於那打更聲,聽著倒是不遠,挺近的。”
崔炎又接著問道:“劉福平日打更是有習慣,還是隨意?”
這回村正說話了:“他有習慣的。他慣常從村子西面家裡出發,繞道南邊,東邊,北邊,最後回到村西家中。十幾年了,他歷來如此。”
幾個村民聞言紛紛點頭。崔炎見狀因道:“那就好辦了,走一趟村東墳地吧。村正,煩你帶路。其他人等,聽候傳喚。”
言罷便先於諸人走在前面。村正遊疑不定,總覺著這位少卿是要找他麻煩。不知走好還是不走好,末了心中苦笑:走吧,不走不行啊。
那邊崔炎見他未跟上,便停步看他。村正一眼瞅見,便趕緊動起老胳膊老腿,差不多是半跑著跟在後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劉村正一路心中惴惴,不知適才在河邊究竟發生了什麼。這位少卿本看起來是個好說話的人,此時表情卻讓他十分不安。他越是不言語,村正越是緊張。
如此炎夏,他既趕路,又心急懼怕,只不過片刻,他上下衣裳已然全部溼透。最後他實在是憋不住,終是問道:“適才河邊,少卿究竟遇到何事?可否告知老朽。老朽對少卿無有隱瞞的。”
崔炎卻不知他心中所想。之所以之前未說話,是因他正在回憶河邊情景。他恍惚看見對方跳河前,用的乃是一柄長刀。或者更確切地說,正是唐刀。他的動作,明顯更類劈砍而非戳刺,這是由刀具單刃而劍器雙刃造成的使用方法上的不同。
記得在大理寺時,那仵作曾言道:兇器長柄,刀身狹直。如此看來,是唐刀無疑。而唐刀,卻多為兵士使用,乃是大唐慣常于軍中配備的軍刀。
崔炎正思索間,聽得那村正發問,便回身看了他一眼。見他汗如雨下,臉孔卻蒼白。不知他何以如此,看他模樣,甚怕他身體不適,若是一不小心厥過去,那時他便是自找麻煩。遂趕緊寬慰道:“無事。某還有事請教村正。您若疲累,不妨稍事休息?”
這村正見崔炎終於開口,語氣如常,瞬間感覺一塊石頭滾到了地。趕緊把氣捋勻了道:“少卿請問,老朽必定知無不言。”
崔炎便仿若不經意般問道:“聽說那劉福尚有三子,看來必是不在村中了,不知現在哪裡?”
村正聽聞,仔細想了想方回道:“確如少卿所言,三子俱不在村中。因他家窮,陪不上彩禮。村中無人肯把女兒嫁他。好在他幾個兒子倒還身強體壯,便有人來說項入贅。家貧無法,兩個兒子都前後入贅到鄰縣去了。因路遠,此時估計訊息還未送到,因此還未回來。幼子卻是從軍,只是不知生死。四五年都不曾見到了。平日裡問劉福,他也不作聲。村民恐他難過,時間一久,也就無人提起了。”
兩人正說話間,已至村東墳地。崔炎舉目一看,只見這墓地甚大:荒草蔓煙,白幔飛舞。其間時有暮鴉掠過,頗多淒涼。
此時落日西沉,天『色』將晚。崔炎無暇多顧,只得抓緊時辰,先問清村正那聽到更鼓之人居於何處。便由那處出發,循打更人路徑,再走一回。
這樣一來,果然很快便發現一處濺有弧形血漬的廢棄屋牆。估計是此地偏僻,少有人來,且那血跡又早已乾涸,與那破舊青磚顏『色』甚為相近,因此事發至今竟是無人看見。
喜歡長安逐月請大家收藏:()長安逐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