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回 白衣之死十

金臺得知這個訊息後,向看管者要求參加比武。當時要求參加比武的犯人不少,他們都希望借這個機會離開這個沒有自由的地方。看管犯人的衙役只好來一個現場選拔,真有實力的人才可以去京城參加比武。金臺輕輕鬆鬆地就打敗了所有的對手,不過金臺不是想當官,而是想為國家出力。

金臺在路上緊趕慢趕,到達京城的時候已經是比武最後一天了。這時候擂臺上出現了奇怪的現象,就是之前沒有的擁擠。原來北宋功勳後人們為了不引起皇室的猜疑,所以集體閉門謝客,不參加這一次的比武。他們知道這次比武關繫到國家的尊嚴和安寧,但是他們知道自己出手的話,會給自己家族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當他們集體決定不參與後,沒想到遼國的武士們更加囂張了。他們把各地趕來的武者都打敗了不說,而且在擂臺上隨意羞辱宋國人。

今天是比武最後一天,功勳們再也忍不住了。就算將來皇室要追究他們,也只好以後再說了。現在他們想著的事情是怎麼為北宋爭光,不丟大宋國的臉。功勳們好像約好了一樣,一個個趕往擂臺,紛紛上臺要求和契丹武士決鬥。這讓京城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大家紛紛趕往擂臺觀戰,就連宋君也親自趕往擂臺為自己的臣子助威。

契丹武士們看見這些功勳後代後,不但沒有驚慌而且有點興奮。原來這一次契丹武士來北宋比武,是一個大陰謀。不但要讓北宋的人知道契丹武士的厲害,更是要摧毀北宋的軍事力量。這些功勳們不但是高手更是軍中帶兵的好手,要是把這些人打敗或者是打死的話,對遼國進犯北宋極為有利。再說了針對這些人,這些功勳後代,遼國已經有了針對性的部署。一些契丹武士甚至於學習了剋制這些功勳的功夫,專門對付這些功勳後代。

原以為功勳後代們上場,就會改變局勢了,沒想到契丹人不但沒有輸而且更加勇猛了。一個又一個功勳後代敗了,他們都不能全身而退,每一個敗下來的功勳後代都有了殘疾。這讓宋君第一次感覺到了危機,早知道有這麼一個結果的話,宋君死也不會答應這場比武。這次比武不但讓北宋丟臉,而且直接導致軍隊缺少大量的將領。這些功勳後代本來可以直接去軍隊擔任指揮官的,現在都成為了殘廢,這才是最大的損失。

就在最後一個功勳被一個契丹武士拗斷手臂丟下擂臺時,就在擂臺上契丹武士囂張的笑聲下,金臺終於爆發了。金臺大吼一聲,飛上擂臺報名參加比武。他是最後一個報名的人,也是唯一一個站在擂臺上的北宋武士代表。他要面對的是十幾個契丹武士,他一場都不能敗的情況下,打敗所有的契丹武士。這是讓所有人都感覺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金臺還是站在了擂臺上。他像一根釘子一樣,釘在擂臺上,面對著對手一點都不驚慌。

金臺報上自己的名字後,等待契丹武士的進攻。一個比較心急的契丹武士第一個忍不住上來,他以為這個小個子北宋人,連他一拳頭都擋不住。沒想到金臺原地不動,硬生生地受了這個契丹武士一拳頭後,揮手一拳把這個契丹武士打倒在地。這已經不需要裁判宣佈了,金臺打敗了這個契丹武士。雖然金臺打倒的不是契丹武士中的第一個,但是在這種環境下,給人一種震撼和驚喜是巨大的。臺下發出雷鳴般的叫好聲,大家都為這個武士叫好。金臺打出了宋人的威風,也讓大家看見的希望。臺下的宋君也為之一振,坐起身子繼續觀看比武。

接下來金臺三次打敗契丹武士,讓大家見識到了這個小個子武士的厲害之餘,也讓契丹武士看出了不對勁。金臺幾乎是一拳一個,用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一招制敵。契丹武士雖然沒有直接殘疾,但是都是失去了戰鬥力,想要矇混過關也不可以。這個金臺不但手法熟練,而且經驗豐富,不但可以制敵而且可以盡量不消耗自己的體力,準備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

這時候善於暗箭傷人的一個契丹武士上場了,他準備一個不注意偷襲金臺,讓金臺在自己手裡敗下陣。他準備了一個帶毒的戒指,只要他和金臺的手或者身體接觸了,就可以讓金臺中毒倒地不起。他已經利用這個辦法對付了不少的宋人,光是今天對付功勳後代已經三次了。大家都不會注意這一點,所以沒有人知道這個真相。他慢慢走上臺,假裝親熱地和金臺打招呼,企圖借拉手的一瞬間刺中金臺的手掌。他不但要金臺輸,而且要金臺永遠地不能再打拳。

金臺本來也沒有注意,但是當他感覺到對方的一絲冷笑後,終於發現了對方的小動作。金臺是一個上慣了擂臺的人,也聽說過各種擂臺上的小把戲,馬上看清楚了對方的戒指。金臺大怒之下手下不留情,不但大對方的手腳都打斷了,而且當場摘下了那枚毒戒指。當金臺說出這枚戒指的作用後,大家紛紛指責契丹武士的卑鄙,幾個受傷的功勳後代這才知道自己打敗的真相。宋君要求契丹武士代表團給大家一個說法,不然直接宣佈契丹代表團輸了這場比武。

為了契丹人的比武,為了遼國的利益,代表團只好把這個已經殘廢的契丹武士當場格殺。因為其他人身上沒有找到其他的物證,宋人不好再追究下去。金臺只好繼續比武,只有打敗所有的對手才能算完。不過宋君已經有了打算,無論結果中怎麼樣,只要金臺能夠全身而退的話,一定要好好獎勵這個金臺。

接下去的比武對於金臺來說真的是一場場的考驗。契丹武士知道不能再耍小聰明瞭,只好用真正的實力征服金臺。派出了實力不凡的武士,輪番上陣和金臺對打,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累死金臺。只要金臺輸了,宋人就輸了,這次比武的目的就達到了。為了國家的尊嚴,為了完成狼主交代的任務,為了完成霸業,他們一定要打敗金臺。

金臺其實心裡很苦,第一,金臺一路上沒有好好休息過,他真的很累。第二,金臺是自己要求來比武的,所以官方沒有義務照顧金臺。金臺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好,到了京城又沒有吃飯,是空著肚子上擂臺的。現在金臺不但累,而且真的很餓。第三,打架是非常消耗人的體力和精力的。金臺這些年來在邊關雖然打熬了身體,但是也受了不少的外傷。現在幾個舊傷的地方隱隱作痛,金臺感覺到自己的體力漸漸不如剛才。第四就是意志的問題。金臺一個人要面對十幾個敵人,最初依靠著心中的怒火和愛國心堅持下來的。現在雖然有許多臺下的人支援,但是金臺的心情不穩定。雖然金臺再三提醒自己不能心慌,但是依然擋不住一陣陣地無力感。

當對方看到金臺一絲猶豫的時候,對方以為機會來了。金臺只好習慣性的擋一下,準備退後幾步緩一緩再說。沒想到這個習慣性的一揮手,竟然將一個比金臺高大不少的契丹武士丟出去。金臺看著在臺下一動不動的契丹武士,馬上意識到了這是因為自己的拳法改變造成的。為了創造自己的拳法,金臺就算在睡夢中也想著拳法,所以這套拳法已經成為了金臺的習慣。平時金臺並不知道威力如何,因為他沒有用過對敵。這一次精力不夠了,金臺無意之間使用了這套從來沒有對敵國的拳法,沒想到威力這麼巨大。

想到了這一點後,金臺渾身一震,這難道就是“拳由心生,意到力到。”的境界嗎?這樣的話,金臺就可以自由發揮,對付這些敵人不需要太多精力了。因為金臺可以利用習慣性的動作對敵,用自己最熟悉最簡單的方式對敵,不需要去研究敵人的招數,根據自己的拳意就可以了。金臺試著又比了兩場,發覺對敵特別的輕松,敵人好像自己撞上來一樣,不需要自己刻意去做。

金臺索性閉上眼睛,一邊休息一邊對敵。大家以為金臺在做作,其實金臺這是在養精蓄銳。在這種半休息半對敵的狀態下,金臺不但沒有消耗體力,更加在恢複失去的精力。幾場下來金臺的精力和體力恢複到了最佳狀態不說,也對自己的拳法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臺下的老百姓也好像看到了希望,金臺每打敗一個敵人,他們就集體叫好,為金臺數著打敗得敵人數目。宋君也一改剛才的神態,興致勃勃地看著擂臺上的金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