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五回 蓮花之謎二十五

熬到可以“大開坊”了,就等於這個人終於熬出了頭。他離進入內閣只有一步之遙了,但是這一步非常難走,有太多的人就是跨不過去所以終此一生都是隻能是一個鬱郁寡歡的翰林院學士而已。所謂的“大開坊”就是成為大學者的意思,只有“大開坊”後的官員才有資格出任某一位皇子或者是小皇帝的老師。能夠擔任皇子或者小皇帝的老師,不光是學問好更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他們一邊擔任皇子或者小皇帝的老師教導學生,一邊將會出任六部衙門重要職務,例如某一部門的侍郎,但是不會是一把手的尚書。因為他們從政經驗不夠,不能擔任部門的一把手。只要跟對了主子,只要有出色的表現,只要不犯原則性錯誤,這個官員就可以在部門內部成長。幾年後就是這個部門的一把手尚書了,成為了尚書才有資格出任外地的巡撫或者總督。在外面歷練幾年後,回來就是進內閣的大人物了。將來主子上臺的話,這個人就是新一屆內閣的主要組成人員甚至於是內閣首輔了。但是跟錯了主子,或者自己實力不夠的話,就會從六部衙門下來,重新回翰林院工作。退回翰林院的人,將是沒有前途的人,不是自己主動請辭,就只有在翰林院等死了。

高拱和殷士瞻兩個人都一樣,都熬到了“大開坊”。所以他們都是不容易的,也可以說是幸運的。只不過他們明顯也是不幸運的,因為他們不但遇上了對方,而且都一樣得罪了嚴嵩這個不應該得罪的人。高拱是大比榜眼進的翰林院,殷士瞻剛好是高拱進翰林院後下一屆的大比榜眼。所以高拱和殷士瞻算是前後腳的前輩後學,進翰林院後機遇和流程都一樣。因為嚴嵩主政,他對於這些後輩的內閣人才也十分重視,早就在暗中注意他們了。殷士瞻為人直爽而且嫉惡如仇,嚴嵩得知殷士瞻曾經是楊廷和弟子嚴如的弟子後,就知道這個殷士瞻不能用了。雖然嚴如和嚴嵩一樣都姓嚴,但是他們不但不認識而且不是一路人。嚴如是楊廷和的弟子,楊廷和居士嘉靖皇帝登基時的內閣首輔。當初雖然是楊廷和建議請嘉靖皇帝來當皇帝的,算是嘉靖皇帝的大恩人。但是嘉靖皇帝來了之後,楊廷和幾乎每一件事情都和嘉靖皇帝對著幹。要不是因為嘉靖皇帝忌憚楊廷和在朝中的勢力的話,嘉靖皇帝早就把這個楊廷和趕下了內閣首輔的寶座。為了牽制楊廷和,為了對付這個明著暗著和嘉靖皇帝作對的楊廷和,嘉靖皇帝才選擇了嚴嵩。也就是說嚴嵩之所以可以上來,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針對楊廷和。嚴嵩雖然背後有嘉靖皇帝支援,但是依然處處被楊廷和欺負。嚴嵩後來連同大太監呂芳和錦衣衛陸指揮使一起抗衡楊廷和,終於把楊廷和趕下了內閣首輔寶座。從此嚴嵩和楊廷和成為了死敵,楊廷和的弟子們到處誹謗說嚴嵩的壞話。這個殷士瞻的老師嚴如也是其中一個,就在殷士瞻中進士的前一年,已經成為內閣首輔的嚴嵩找機會殺了嚴如。也就是說嚴嵩是殷士瞻的敵人,也是殷士瞻的仇人,這一層關系在導致殷士瞻在嚴嵩主政的情況下想出頭真的很難。相比之下高拱和嚴嵩沒有太多的直接恩怨,但是高拱當時年輕氣盛說了一些不利於嚴嵩的言論,也被嚴嵩當做不能用的一類人處理了。

因為得罪了嚴嵩,所以高拱和殷士瞻到了“大開坊”依然是沒有資格進入重要部門工作。高拱還好一點,他剛剛“大開坊”不久,國子監祭酒就退休了,高拱順利出任國子監祭酒的職務。嚴嵩很清楚這一點,與其讓高拱出任六部衙門其中的某一部門的副職,還不如讓高拱擔任這個沒有多少油水的國子監祭酒。國子監祭酒這個職務說起來很奇怪,要是這個國子監祭酒和內閣關繫好的話,這個國子監祭酒就會很吃香。因為他推薦的學子就有可能直接被錄用成為官員,省去了一些學生科考的麻煩。要是國子監祭酒和內閣關系不好的話,內閣會嚴格按照程式要求學子們和其他的考生一樣,只有透過了科考才能當官。這時候的國子監祭酒就不值錢了,沒有人求他辦事,也沒有人看得起他。能進國子監的都是有門路的人,父母不是朝廷的勳貴後人,就是朝廷中有地位的大臣子孫。這種人好說起來很客氣,不好說話的時候根本不給國子監祭酒面子。高拱自從當上了這個沒有地位的國子監祭酒後,沒有少受夾板氣。比起不高興的高拱,殷士瞻更是覺得自己委屈。都已經熬到了“大開坊”了,他還是一個翰林院的大學士,就連去國子監當掌事的資格也沒有。他們兩個人因為得罪了嚴嵩,嚴嵩當然不會讓他們接近有可能當皇帝的景王千歲,所以他們被安排到了裕王府給裕王當老師。其實等於把他們的前途給毀了,讓他們一輩子沒有了機會。

高拱對於出任裕王老師的好事情比較低調,因為他覺得成為裕王老師也不錯。當時裕王已經成年自己有了王府,剛好裕王的師傅一個走了一個病了,高拱等於是裕王唯一的老師。這時候的裕王是最寂寞的時候,高拱的出現等於幫助了裕王。裕王把高拱當做自己父親一樣依靠和尊重,所以高拱覺得物超所值。殷士瞻卻有點不高興了,因為他比高拱晚來幾年,幾乎什麼也沒有得到。裕王不但是一個沒有前途的王爺,更是一個沒有野心又多病的皇子。裕王沒有前途,在裕王身邊更加沒有前途。裕王有好幾個老師,特別是高拱的存在,讓殷士瞻覺得自己留下也是多餘的。再說裕王身邊有兩個一點也不比殷士瞻差的侍讀張居正和譚綸。論經驗殷士瞻不如高拱,論地位殷士瞻也不如高拱,論聰明和對裕王的忠誠,殷士瞻也不如張居正和譚綸。所以殷士瞻和裕王不親近,來講學也是馬馬虎虎的。

殷士瞻和高拱第一次的沖突在裕王府,這一次較量就已經決定了兩個人不對付。殷士瞻兼裕王好說話,就在講學之餘嘮叨自己的待遇和地位問題。裕王問了之後才知道翰林院的主事嚴嵩控制著,不會放權給不是嚴嵩的人。殷士瞻要有所進步的話,只有去國子監當二把手的掌事。殷士瞻的學問和經驗已經夠了的,只要國子監祭酒高拱同意就可以了。嚴嵩也不會因為這個不起眼的掌事徹底和裕王翻臉。殷士瞻以為說動了裕王,就可以出任國子監掌事了。沒想到第一個反對的不是嚴嵩和嚴嵩的人,而是國子監祭酒高拱。高拱不但是國子監祭酒,更是裕王府的老師代表,是殷士瞻的直接領導。高拱覺得殷士瞻這時候去國子監不好,他和殷士瞻都是裕王身邊的人,要是都在國子監的話,會引起外人的不滿。嚴嵩早已經想對付裕王了,高拱就是嚴嵩的目標之一,高拱也好裕王也好不能給嚴嵩有機會出手。再說了嘉靖皇帝本來就不喜歡裕王這個兒子,要是被嘉靖皇帝知道裕王想透過高拱和殷士瞻控制國子監的話,極有可能對裕王不利。高拱說得冠冕堂皇,其實唯一的解釋就是他不願意把唯一的地盤讓出來和殷士瞻一起分享。殷士瞻雖然和裕王關系不錯,但是高拱和裕王關系更好,最後裕王沒有再多說,殷士瞻進國子監的打算落空了。殷士瞻開始記恨上高拱,覺得是高拱妨礙了他的進步。

當裕王勢力打敗景王勢力後,殷士瞻再一次回到了裕王身邊。這時候高拱又一次用一種非常不滿的眼神望著殷士瞻,讓大家知道高拱對殷士瞻的不滿。殷士瞻在裕王最需要的時候離開了裕王,現在裕王有了機會就要回來分成果,大家也覺得這個殷士瞻有點無恥。這時候的殷士瞻已經變了,不再是過去那個嫉惡如仇的山|東大漢了。要不是嚴嵩已經不行了的話,殷士瞻極有可能轉過去投靠嚴嵩也說不定。高拱不但人前人後說他看不起殷士瞻,而且在裕王面前說了不少殷士瞻的壞話。只可惜裕王是一個念舊的人,看在殷士瞻曾經是他的老師的面子上不願意追究殷士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