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一回 巧辨真假三十一

就在展小小企圖最後一次勸說自己丈夫秦泰抽身離開官場的時候,京城的各位大佬內部出事了。不是說哪一個大佬就要被迫離開自己的崗位了,而是他們各自發現了一些問題所在。對於他們這些經歷過風雨的大人物來說,一些老百姓認為的大事已經對他們麻木了。能夠讓他們也有點心驚膽戰的事情,一定不會是小事。

隆慶皇帝意外提前過世,這對後宮和前朝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雖然大家都對隆慶皇帝這個主子的身體有所懷疑,但是誰也沒想到會這麼快的發生。張居正等人也有點措手不及,因為他們預備的方案是隆慶皇帝還可以堅持三四年。只要再堅持這些年,朝局也好後宮也好,就可以佈置好,可以讓小太子順利當皇帝,張居正接手內閣,李貴妃接管後宮,馮保正式接手內廷司禮監。可是隆慶皇帝這麼一走,把所有的打算全部打亂了。小太子沒有做好當小皇帝的準備,不能夠擔負起一個帝王應該承擔起的責任。張居正因為年紀和資歷等問題,不能直接擔任內閣首輔。馮保也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夠馬上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李貴妃雖然已經全面負責後宮事務,但是因為隆慶皇帝的原配陳皇後在世,李貴妃不能名正言順的掌管後宮。因為前朝有高拱這個內閣首輔在,司禮監有孟沖這個現任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在,隆慶皇帝的陳皇後依然是小太子的嫡母名義上的後宮之主。所以小皇帝登基的時候,因為隆慶皇帝的遺詔兼朝局的穩定,所以雙方預設了這個古怪的佈置。

一邊是現任的各位大佬陳皇後、孟沖和高拱,一邊是已經做好接手準備的未來棟梁李貴妃、馮保和張居正。表面上看來雙方實力相當,其實他們心裡很清楚,未來的趨勢已經相當明朗。陳皇後已經放手了,後宮的事務早就不分大小地交給了李貴妃管理。一來是因為陳皇後的能力不如李貴妃,第二是因為陳皇後的聰明。陳皇後和隆慶皇帝雖然是原配夫妻,但是因為陳皇後性格比較古板再加上陳皇後沒有給隆慶皇帝生下一兒半女,所以陳皇後早就知道自己的地位不穩固了。所以早在隆慶皇帝還是裕王的時候,陳皇後已經向當時還是裕王側妃的李貴妃示好。李貴妃不但為裕王生了兒子,而且因為李貴妃比較懂政治,可以為性格比較懦弱的裕王出謀劃策,所以李貴妃是裕王府第一得寵的女人。由於陳皇後的退讓,所以李貴妃和陳皇後的關系不錯,當隆慶皇帝登基當皇帝後,名義上是陳皇後掌管後宮,其實是李貴妃管理著後宮。陳皇後死了丈夫隆慶皇帝,現在登基當皇帝的小皇帝是李貴妃的親生兒子,所以她更加不會和李貴妃正面發生沖突了。陳皇後的中立,其實代表著孟沖和高拱就算聯手也對付不了他們的政敵了。

就算不去理會李貴妃和陳皇後這兩個女人,光是兩對對手個人的實力比較,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孟沖這個大內總管雖然是司禮監名義上的唯一一個司禮監掌印太監,但是他早已經失去對內廷的控制。內廷這個太監掌管的機構有三部分勢力組成,分別是負責外面的錦衣衛和東廠、負責後宮日常事務管理的二十四衙門和維護皇宮治安的禦馬監。作為大明朝最有特色的經營權和東廠,他們是皇帝私有的耳目和爪牙。因為他們的存在,所以幾乎所有的官員都懼怕皇帝。這是一個皇帝用來震懾官員的工具,誰掌控了這兩個特務機構,誰就等於知道了官員的隱私。一般來說掌管這些部門的人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東廠監管錦衣衛,錦衣衛有自己的軍隊和武裝,所以東廠的督公一般由司禮監掌印太監兼任,錦衣衛的最高指揮官由司禮監第一秉筆太監兼任。可是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時候,嘉靖皇帝朱厚熜擔心司禮監掌印太監權柄過重,所以不準司禮監掌印太監兼管東廠。這就導致司禮監第一秉筆太監監管東廠,司禮監第二秉筆太監兼管錦衣衛。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了隆慶皇帝的時代。

嘉靖皇帝的時候,司禮監掌印太監是呂芳,他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從小就一起長大的親信。自從嘉靖皇帝朱厚熜當上皇帝以來,呂芳在內廷的地位就十分鞏固。雖然嘉靖皇帝朱厚熜也擔心呂芳勢力過大,所以才下達了這個分權的決定,但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依然十分信任呂芳。呂芳在內廷的資格和權利依然是無人可以動搖的。所有的太監管呂芳叫“老祖宗”,司禮監的其他幾個秉筆太監也都是呂芳的幹兒子。無論是各個方面來說,這些晚輩都不可能不給呂芳面子,呂芳就算不是司禮監掌印太監了,他依然可以控制東廠和錦衣衛。

孟沖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第一,孟沖不是特務出身。他沒有在錦衣衛和東廠辦公的經驗。所以他不懂如何管理錦衣衛或者東廠。第二,孟沖雖然早就是司禮監秉筆太監了,但是他一直被打壓著,大家誰也不看好孟沖。孟沖也是從小進宮的,當他初露鋒芒的時候,內廷已經被呂芳控制。呂芳不但是嘉靖皇帝朱厚熜最信任的奴才,他更是當時內閣首輔嚴嵩的政治盟友。當時嘉靖皇帝朱厚熜一心煉丹,把國家大事幾乎全部交給了嚴嵩和呂芳。外臣以嚴嵩馬首是瞻,內廷呂芳的話等於是聖旨。呂芳當然不可能讓孟沖這個晚輩越過自己掌權,所以在呂芳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期間,孟沖只是一個“應聲蟲”而已。

呂芳的時代過後,司禮監雖然混亂了一陣子,但是孟沖依然沒有展露身手的機會。呂芳的離開導致內廷的實力四分五裂,但是呂芳早就有了安排。雖然呂芳的安排並沒有完全實現,但是大致上的安排沒有出錯。陳洪出任司禮監掌印太監,黃錦掌管東廠和錦衣衛。陳洪是一個氣量狹小的人,所以一邊要對付黃錦,一邊要壓制孟沖這些後起之秀上來。所以在陳洪當司禮監掌印太監期間,孟沖也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黃錦更是幾乎處處針對孟沖,讓孟沖對黃錦十分的忌憚和害怕。馮保知道其中的奧秘,所以曾經提醒過秦泰夫妻,要當心這個孟沖的報複。孟沖知道黃錦和秦泰的關系不錯,所以一定會針對秦泰。但是馮保不知道早在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世的時候,因為孟小十的緣故,孟沖已經和秦泰結下了樑子。就算孟沖不知道秦泰和黃錦的關系,也一定會針對秦泰的。第三,隆慶皇帝不是很信任孟沖,所以不允許孟沖接手東廠和錦衣衛的事務。第四,因為馮保的強勢。自從馮保兼管東廠和錦衣衛後,馮保當然不想讓東廠和錦衣衛出現第二種聲音。為此馮保多次清理東廠和錦衣衛,目的就是讓東廠和錦衣衛的人只聽馮保一個人的招呼。所以孟沖根本不可能越國馮保控制東廠和錦衣衛。手下的人也知道孟沖只是一個空架子,更知道馮保和李貴妃的關系,所以就算孟沖拉攏他們,他們也不會背叛馮保。

管理後宮日常事務的二十四衙門,雖然油水很多,但是內部派系林立,歷來是最難以管理的。雖然名義上是由司禮監統一管理的,其實聽不聽司禮監的招呼,取決於各部門長官的能耐,還有就是司禮監的一把手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權力大小了。孟沖不是一個強勢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各衙門的長官又不是出自他的門下,所以孟沖只能控制其中極少數的幾個小衙門。要不是孟沖有這個司禮監掌印太監的頭銜的話,各衙門的大小太監們會更加藐視孟沖。孟沖早就對控制司禮監下屬的二十四衙門失去了信心。只要這些下屬的奴才們表面上過得去,孟沖就不會主動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