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二回 白骨疑案十二

大家聽了秦泰的話,真的是完全放心了。雖然當今這個皇帝嘉靖皇帝朱厚熜不願意承認兩位先帝,也不願意別人用他的先祖壓自己,但是他絕對不敢不承認這些先祖,特別是前面幾個。後面兩位一個是他的大伯,一個是他的堂哥,他可以坐視不理,但是前面幾位可是他的親祖宗。朱厚熜就算再想當神仙皇帝,也不敢當眾不要自己的先人。要是這樣的話,他連現在這個皇位也保不住,更不要說能夠長生不老了。一旦他因此失去了帝位的話,他的兒子也將失去繼承權。到時候新皇帝一登基,第一件事情就是將他和他的後人一起給秘密處決了。罪名就是無視先祖,忤逆不孝。朱厚熜只要不是一個傻子,就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和後人的前途開玩笑。

十一位士兵一人一身簡易龍袍,胸前掛著牌位,手裡捧著畫像,很有次序地走出了大殿。所謂的“簡易龍袍”,就是秦泰臨時想到的。士兵脫去了外衣和盔甲,只穿中衣不但不威嚴,而且有點對先帝不敬。所以他叫來展小小,要展小小做幾身衣服。展小小也不是什麼個中高人,再加上沒有合適的材料,只好就地取材了。展小小將大殿一些用來做裝潢的黃色幔帳撕了下來,分成一大塊一大塊。然後中間挖一個洞,就算基本成功了。每一個士兵一人一塊,中間的大洞就是套頭的,黃布披在士兵身上就算是衣服了。秦泰又讓士兵們每人在腰上綁一根黃色的布條固定外衣,這“簡易龍袍”就算大功告成了。不要說雖然簡單,但是一穿在士兵身上後,士兵的精氣神馬上就有了。

秦泰跟在十一位士兵後面除了大殿,他對其他計程車兵說道:“大家聽著,現在這十一位兄弟就代表著歷代先帝。保護他們就是保護歷代先皇,保護大明的正統。在任務沒有結束之前,你們的最大責任就是跟隨和保護這些兄弟。沒有人能夠指揮你們,更沒有人敢阻止你們。一旦有人企圖或者準備對付這十一位兄弟的話,你們怎麼做?”

不用隊長下命令,幾乎所有的禁軍士兵一起喊道:“殺,殺,殺。膽敢沖撞先皇者殺。膽敢阻攔先皇者殺。膽敢無視先皇者殺。”

秦泰對於大家的反應,很滿意也很欣慰。至少這些士兵還有正義感,還有良心,還有血性。這代表大明的軍隊,皇帝身邊的禁軍還有骨氣,並不是一無是處。只要這些骨氣和血性還在的話,大明就不會敗落,大明就還有希望。

秦泰第一次真正的恨上了這些太監。雖然大明歷來先帝都有一些毛病,但是哪一個人沒有呢?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不是什麼完美的人。明朝的皇帝比起漢朝的皇帝們,多了一些博學。比起只懂浪漫的唐朝皇帝們,多了一分務實、比起黃用的宋朝皇帝們,多了一絲機智。比起殘暴的元朝皇帝們,多了一些仁慈。可是為什麼大明的矛盾比任何一個朝代都要多呢?

雖然其中有許多客觀因素,老百姓越來越不好管了;富戶們也學會了和朝廷“扯皮”;大臣之間的黨爭越演越厲;文武官員之間相互攻擊;國家的財務缺口越來越大等等。但是最關鍵的問題,依然是這些太監。

太監又叫閹人,也可以叫內侍,起初的作用就是照顧皇帝或者大王的日常生活,就是下人而已。可是漸漸地味道變了,含義也變了。內侍成為了給大王或者皇帝辦私事的親信。購買珠寶,挑選美人,刺探官員的隱私,甚至於代表大王或者皇帝本人和其他國家的重要人物私下往來等等。隨著內侍掌握的秘密越來越多,隨著內飾的權利越老越大,內侍已經成為了大王或者皇帝的代言人。無論是大臣還是老百姓,出於對王權或者皇權的懼怕和敬畏,逐漸演變成內侍利用權力做出狐假虎威的事情。

內侍因為不是正常的男人,不能生育也不能人道,所以性格上和正常人不一樣。貪財、小心眼、容易記仇、愛作弄人、喜歡奉承等等。只要控制得好,這些問題都不大,最多屬於個人問題,影響不到全域性。但是一旦內侍企圖想控制全域性,影響大王或者皇帝的話,這個問題就大了。這些人會利用自己的權利,阻礙大臣說真話,說實話。也可以令大王或者皇帝變成一個聾子、瞎子、傻子,甚至於一個傀儡。更可以利用大王或者皇帝對他們的信任,顛倒是非,影響大王或者皇帝對某一個人或者某一件事情的分析。說書的經常說一句話“忠臣一百個不算多,奸臣有一個不算少。”而歷代眾多奸臣之中,有四成的奸臣就是勾結內侍,對主上妖言惑眾。其他的六成直接就是內侍太監他們自己了。可見太監在一般人心中是什麼樣的角色。

早在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時候,他身邊就有一個權力很大的內侍,他就是後來直接導致秦朝滅亡的趙高。當時他已經深得秦始皇嬴政的信任,幾乎控制了嬴政的日常起居。就是這個趙高,聯合丞相李斯,不但隱瞞嬴政已死的訊息,任由嬴政的屍體發臭,而且違背了嬴政的遺命,擅自更改了皇位繼承人的名字。賢良又年長的大公子扶蘇因此不但做不成秦二世,而且不久之後被秘密處理了。據說下令的人就是趙高,就是這個人前人後裝出對嬴政絕對忠心的內侍。昏庸又一無是處的胡亥成為了秦二世,理由很簡單,因為他什麼都不懂,都聽趙高的。趙高是胡亥唯一的依靠,更是胡亥唯一相信的人。趙高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力,更讓大家知道他再朝廷中的地位,所以上演了一出好戲,就是赫赫有名的“指鹿為馬”。他故意把一頭鹿說成是一匹馬,還要胡亥也這麼說。雖然胡亥覺得這是一頭鹿,但是出於對趙高的依賴和信任,他還是按照趙高的意思,承認這是一匹馬。趙高這麼說了,秦二世胡亥也這麼承認了,大臣們只好異口同聲地說出“這是一匹馬。”其實間接地向趙高屈服,承認趙高領導人的地位。這就是太監第一次完全掌控朝局的時代。結果不到幾年工夫,民怨四起,老百姓紛紛舉起了義旗,為了能活下去,一定要推翻這個朝廷。也就是說秦朝之所以會滅亡,不是因為西楚霸王項羽太厲害,也不是漢高祖劉邦怎麼有福分,而是因為趙高不顧大局,只知道自己斂財,不斷地增加賦稅,弄得朝野天怒人怨造成的。說白一點,秦朝就是因為一個內侍專權,才導致的滅亡、

不光秦朝,就連漢朝也是這樣。東漢末年,“十常侍”控制了朝局,幾乎和秦末的趙高一樣,弄得天怒人怨。不同是的是秦末是陳勝、吳廣等農民起義,漢末是張角等人的黃巾軍,漢末的起義多了一份宗教色彩。之後的情況如出一轍,農民起義軍因為內部散亂,又沒有統一的指揮者,不久之後被地方勢力所取代。秦末是楚漢爭霸,一方是西楚霸王項羽,一方是西漢未來開國皇帝劉邦。最後劉邦拉攏韓信、英布、彭越等勢力,終於取得了全面勝利。逼得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結束了多年的紛爭。漢末的局面更加複雜,先是群雄逐鹿,而後是三國鼎立,雖然最後司馬家結束了戰亂,但是中原的元氣已經大大不如以前。

之後專權的太監毅然不少,什麼唐玄宗時期的高力士,宋神宗時期的郭槐,宋徽宗時期的童貫等等。這些太監,雖然沒有把一個王朝禍亂完了,但是也令當時的朝局一片混亂。老百姓更是因此過上了一段時期的痛苦生活,特別是宋徽宗的時候,不但逼得民怨四起,一大群好漢聚義梁山,更導致北方金國勢力強大起來,最後造成徽欽二宗成為了金國的俘虜,從此北宋成為了歷史。

秦泰不是不知道太監專權的危害,也不是不知道太監的囂張,但是他總覺得太監再過分,也有一些底線。直到這時候,秦泰才發覺自己錯了。在大內這些太監不但敢對官員以及官員的家眷無禮,而且可以隨意指揮禁軍。這麼做不但不把官員當做人來尊敬,而且更是把保家衛國計程車兵當做自己家的狗一樣使喚。他們真的已經肆無忌憚到了這種地步,真的把皇家賦予他們的權力當作了自己的私人財物了。怪不得就連一些手握重兵,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大臣們,對太監也是敢怒不敢言。

秦泰並不想出什麼風頭,更不想引起大家的注意,也不願意成為別人的工具。但是秦泰絕對不怕事,絕對不會向惡勢力低頭。為了他自己,為了保護家人,為了大明官員應有的尊嚴,為了所有官員的體面,更為了大明的未來。他決定和這些太監們碰一下,哪怕碰一個頭破血流也值得。他不但要殺一殺太監們的囂張氣焰,而且要當今這個皇帝清醒一點。這是一個人臣,一個言官,一個忠臣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