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三回 白骨疑案二十三

秦泰表面上看上去很有把握,一副信心十足的樣子,其實他心裡也不平靜。誰說不是呢,秦泰生活於這個時代,從小就接受禮儀教化的教導,什麼忠君愛國了,什麼三綱五常了等等。剛剛中舉的時候,各地學政也就是相當於現在各省的教育廳廳長的官員,就要組織這些國家儲備幹部集中學習禮儀,灌輸所謂的皇權大於一切的封建理論。秦泰不是穿越者,也不是什麼反政府思想擁護者,更不想當皇帝,所以他內心的思想鬥爭也很激烈。但是他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難道他不知道這麼做的後果是什麼嗎?就算退一萬路來說,嘉靖皇帝朱厚熜不怪罪他,宮中的太監會放過他嗎?朝中大臣會怎麼想?一樣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秦老太爺,也就是秦泰的父親會輕饒了這個大逆不道的兒子嗎?可是秦泰依然這麼做了,不是因為自己和自己的妻子展小小被作弄和侮辱了,也不是因為這些太監針對秦泰,更不是因為大家企圖把秦泰逼到死角,而是因為秦泰覺醒了。

這些年來,秦泰雖然心思都放在了破案查案上,但是也看多了太多的不幸。他覺得作為一個朝中官員,作為一個大明的臣子,作為一個有擔當的男人,必須要站出來做一些事情。秦泰暗中總結了當今社會的三大弊端,覺得這些弊端不除的話,大明危險,朝廷危險,百姓危險,皇室危險。不用多少年,就會出現更大的災荒,到時候只要一些人可以的煽動,受苦受難中的老百姓就會群起,到時候大明真的岌岌可危了。

所謂三大弊端就是如下,第一,宦官專權。這些太監們越來越放肆,什麼事情都要插上一手,不管懂不懂都要管。而這些貪小又鼠目寸光的閹人,往往做出錯誤的的決定。一個兩個不要緊,一次兩次也不要緊,但是這種人多了,處理的事情多了,就會慢慢侵蝕國家的根基。閹人沒有後代,只要他們自己好過就萬事大吉了,可是老百姓要活下去,要給他們的子女留下活路。宦官幹政不解決的話,大明老百姓就不會有好日子。

第二,官員勾結地方大地主和商人盤剝和欺壓老百姓。老百姓本來生活就不好,這些年的賦稅已經加了又加,比開國初年的時候幾乎重了近一倍。可是這些蛀蟲們依然不想放過可憐的老百姓,他們覺得還可以再厲害點。官府加重賦稅,逼著老百姓交稅,甚至於逼著老百姓用白銀結算。當時銅賤銀貴,也就是說銅錢比白銀值錢。當時官方定價一千文銅錢兌換一兩白銀。可下面的官府一般按一兩白銀兌換八百文銅錢這麼做。但是市場真正的比率是多少呢?二千文銅錢兌換一兩白銀,而且價格會隨著季節波動更大。因為官府對老百姓不開放白銀兌換業務,又強制規定老百姓用白銀交稅,老百姓只好去黑市兌換白銀。所謂的黑市後臺就是當地的大商戶和官府,官府用八百銅錢換一兩白銀的價格兌換出庫房裡的儲備白銀,再以一兩白銀兌換二千銅錢的價格兌換出去給老百姓。等老百姓用白銀上繳稅收後,再把白銀拿出去兌換銅錢,周而複始到收齊所有的賦稅。再用老百姓上交不起所有的稅收為理由,暗中用極少的錢購買一些沒人要的物資充實官方庫房或者直接上繳朝廷。就這樣喂飽了官員和商人,這才有了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老百姓交不起稅收,兌換不起這個白銀,只好賣地賣房,以至於賣兒賣女。這時候大地主們出來了,他們以極低的價格從這些可憐的老百姓手裡買下土地和孩子。土地漸漸掌握再這些大地主手上,老百姓的女兒們不是成為這些官員和大地主、商人們的玩物或者丫鬟,就是被無情地賣到青樓妓|院。也怪不得明朝的時候有這麼多的妓|女,怪不得民間好看的女孩子這麼少了。這麼做直接導致老百姓仇視官府和地主,一旦遇上災難和挑唆的話,極有可能集體爆發。

第三,就是貪汙。官員們好像得了一種病,一種不可治癒的病。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這些官員從小就讀書,早早的就有了自己的夢想。幾乎每一個官員啟蒙的時候,他們的啟蒙老師都會在第一課這麼教導他們。“讀書為了什麼?”“就是為了成為人上人,成為不再是賤民的人。”“讀書就是為了將來能做官、做大官。”“做了官才會有前途,到時候要什麼有什麼,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所謂的啟蒙老師也就是私塾先生,大多數都是一些不得志的書生,他們中不了進士,當不成官員,所以很嚮往做官的生涯。他們認為孩子們不懂,所以肆無忌憚地把他們的心裡話說了出來,沒想到成為了影響孩子們一生的至理名言。這些啟蒙老師出於自身原因也好,出於對朝廷的不滿也好,反正不會第一天給什麼都不懂的孩子上課,就說什麼家國天下啊,什麼要忠君愛國啊,要報效國家等等的話。武將更簡單了,他們學武最初的目的是不再被人欺負,學好本事後可以欺負別人。

後來才有了“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的思想,也就是說用自己的本事換取地位和金錢,為皇帝家賣命。也就說不管是書生還是練武的,他們報效國家之前絕大多數都是抱著用本事換取美好未來的想法,並不是想當一個為民為國的好官。那些官二代,官三代等等的官宦後人更是早就沒有了做人的良心。在大明當時幾乎無官不貪,就連秦泰也很無奈。

大明開國之初,洪武帝朱元璋就把官員們的俸祿定的很低,他覺得做官的有錢不是一件好事。所以當時是按照一個官員本人和一家人最基本的需求指定的俸祿。經過了一百多年,物價上漲了近一倍,當然誰都不夠用了。再說了官員們總有一些親戚要來投靠,總要養活一些下人或者手下,這些錢當然不夠用了。按秦泰來說好了,六品官員一年俸祿是六十八兩白銀,再加上三十兩白銀一年的監察經費,一年不過九十八兩銀子。秦泰要生活,還要負擔老酒鬼師爺、展小小、“馬三刀”等人的工資和生活費。雖然還有一些辦案經費可以報銷和申請,可是也絕對不夠用。還好官府私下還有一筆錢,所謂的“炭敬”、“冰敬”。本來像秦泰這種低階官員享受不到這種待遇的,可是秦泰是刑部的破案高手,外加掌握著監察的權力,再加上張居正的幫忙,所以這筆數量不小,又只供應給中高階官員的灰色收入,秦泰也有一份。不過秦泰分的很清楚,這筆錢只用在手下身上,他自己絕對不用一分錢,而且每筆收入都一一入賬,花的時候也記得明明白白。

貪汙已經成為了大明最大的一個內部問題。官員們想盡一切辦法貪汙,能拿的就拿,能貪的就貪,不能拿的也要想辦法拿,不能貪的也要想辦法貪。為了能夠孝敬好長官,為了能過坐穩自己的地位,為了將來自己有機會可以得到更多,這些官員就會盤剝自己的手下和治下商人,甚至於明的暗的索賄。而這些盤剝最後只能落在老百姓頭上,各種專案的稅收和費用,層出不窮,花樣百出,就算衙門裡的人也記不清楚有多少稅收專案。反正一年兩次的春秋稅收,還有逢年過節的時候,就是老百姓最難過的時候。

大戶人家影響不大,中戶人家唉聲嘆氣,小戶人家哭天喊地,佃戶們更是妻離子散。幾乎每一年各地都會有逼死人,全家集體自盡的事情出現。秦泰曾經知道一戶人家,十年前他們一家人一共九口人。兩位老人家,夫妻兩個,還有三兒兩女。家中有兩畝田地,屬於不錯的中等人家。可是才三年時間而已,兩位老人家都沒有了。爺爺是生病死的,因為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爺爺堅決不看病吃藥活活病死了。奶奶在得知兒子為了給爺爺看病,為了辦喪事,已經賣了家中唯一的田地之後,奶奶一頭撞死了。奶奶生兒子的氣是有的,更是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

爺爺奶奶的喪事辦完了,賣田地的前夜花的差不多了。第四年為了交稅,這戶人家把自己唯一的財産房子也給賣了。第五年一家人投靠一戶大戶人家,成為了這戶大戶的僱農,分到了一間廢舊倉庫改成的破房子。第六年為了交租子和稅收,只好賣了才十二歲的大女兒。第七年由於三個兒子不願意再把小女兒賣了,所以那一年一家人幾乎沒有任何東西過年。

剛過正月家中最小的兒子就餓死了。第七年秋天,為了剩下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可以活命,妻子把自己給賣了,換來的錢剛好夠交稅和租子,剩下的只能堅持到第二年春天。沒想到這一年家中的二兒子由於太嘴饞,下河摸魚受了風寒,父親又不會照顧孩子,命是保住了,可是二兒子成了一個什麼都不記得的傻子。

第八年春,才九歲大的小女兒瞞著大家把自己給賣了,天真的孩子以為有了錢可以給二哥治病,可以讓父親和哥哥吃上肉。其實這點錢不但治不好二兒子的病,而更不能改變家中的命運,因為這點錢交租子都不夠。第八年秋天,為了上交稅收和租子,父親只好把自己的大兒子也賣了。第九年春天地主以父親一個人又要照顧傻子兒子又要種地忙不過來為理由,收回了房子和田地。父親只好揹著傻子兒子離開了,後來曾經賣身給一個地主。當秦泰最後一次看見這個父親的時候,父親身邊的傻子已經沒有了,據說是被地主家的兒子作弄死了。父親瘦的只剩下了一把骨頭,被地主丟棄在一個角落裡,任由這個父親自生自滅。秦泰給了他一塊餅,父親已經沒力氣吃了,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