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八回 再遇奇案十八

秦泰雖然不屑使用手段,但是不代表他不懂這些規矩。他知道胡宗憲一下臺,李立這種胡宗憲的手下,就算留在衙門或者軍營,也不會過上什麼好日子。胡宗憲在的時候,他們有多威風就有多威風,他們想欺負誰就欺負誰。當胡宗憲下臺之後,這些被他們欺負和作弄過的人一定不會放過他們。這就是所謂的“世態炎涼”,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習慣。胡宗憲當初離開江南的時候,據說朝廷對於他很嚴格。隨從不得超過十名,東西不得多過兩輛馬車,而且不得攜帶武器和過多的金銀。所以胡宗憲的大批親信不得不分批離開或者就地安置,一些房産更是來不及處理。

秦泰派出不起眼的仇小球,用了一些酒菜和客套話,馬上套出了李立的行蹤。因為他們找對了人,找到了一個曾經胡宗憲的親兵,這個親兵現在流落為一個無所事事的小混混。他雖然不是李立的直接手下,但是對李立的事情很清楚。據這個親兵解釋,李立和他的待遇不一樣。李立受傷回來之後,並沒有回到胡宗憲身邊,不是胡宗憲不要李立了,而是胡宗憲要李立幫他管理後勤工作。雖然李立的職務不高,但是他是胡宗憲的眼線,代表胡宗憲監控著後勤部門。當胡宗憲覺得自己要不妙的時候,多次派李立等親信運送物資和錢財回老家。當胡宗憲離開江南的時候,故意沒有帶走李立。目的就是讓李立留下來,暗中處理胡宗憲的房産和田地。之所以胡宗憲不急著賣這些東西,就是擔心動作過大引起朝廷或者敵對人員的注意。也希望過一段時間後,地方得到恢複之後,可以賣一個好價錢。當初胡宗憲就利用自己的職務和大家都急著套現離開江南的想法,用極為低廉的價格大量買下田地和房産。現在已經翻了近兩倍,但是胡宗憲覺得不夠,所以沒有全部賣出去。胡宗憲留下李立等親信,要他們看管好這些産業的同時,等價格上升到一個高點的時候再把這些産業賣了。李立在胡宗憲離開江南以前,已經離開了軍隊,成為了一個山莊的管家。表明上看上去李立是一個小地主,一個小老闆了,其實他是胡宗憲的一個秘密管家,管理著一部分的房地産。

秦泰要仇小球再三問清楚李立所在的山莊在哪裡,這個方向和秦泰要去的福|建大致相同,剛好順路去問清楚真相。所以秦泰和仇小球又準備了一些幹糧,改步行為坐馬車,最快速度趕往這個山莊。為了不耽誤時間,秦泰和仇小球用高價租用了一輛雙轅馬車。為了節省時間,更為了安全,他們沒有僱傭車夫,秦泰教仇小球趕馬車,他們要輪流趕馬車,不間斷地趕往目的地。

經過三天三夜的不停趕路,秦泰和仇小球在不引起任何人注意的情況下來到山莊不遠的地方。秦泰和仇小球簡單地洗了一個澡,吃了一頓熱乎飯之後,休息了一會兒。然後以李立的故友的身份,大搖大擺走進了山莊。一般的家丁並不知道李立的真實身份,大家都以為李立就是老爺,就是這個山莊的主人。只有一些老人和核心人員知道李立的真實身份和地位。剛好這些人都不在山莊,有的去收租了,有的是去打聽最新的價格,有的借機會回家去探親了。所以在山莊知道李立實際情況的人只有兩三個,這些人當然不會是守大門的。所以秦泰和仇小球不但沒有被刻意刁難,而且被當做貴賓客客氣氣地請到了山莊的會客大廳。

山莊的下人,恭恭敬敬地奉上兩杯香茶和一些看上去有點名貴的點心之後,一個下人留下照顧秦泰和仇小球,一個下人馬上去找李立。當李立聽說來了故友,還以為是胡宗憲派人來聯系他了,馬上風風火火地去見人。沒想到看見的人卻是李立最不願意看見的秦泰,因為胡宗憲再三警告李立千萬不要再招惹秦泰這個“倒黴鬼”了。

由於秦泰的本事,還有胡宗憲對秦泰的評價,導致李立不但不敢打馬虎眼,而且很配合秦泰。秦泰問什麼話,李立就回答什麼,保證不隱瞞也不誇大。秦泰本來以為不用點手段,問不出來什麼,沒想到李立這麼合作。才短短的大半個時辰而已,秦泰就完成了這次任務。這時候天還是亮的,就連吃晚飯的時間都沒有到。秦泰和仇小球沒有理由留下吃晚飯,更不能借宿在山莊。秦泰和仇小球只好起身離開山莊,自己去找吃晚飯和住宿的地方。

李立像是送瘟神一樣送走了秦泰和仇小球,等到他們看不見之後,李立才鬆了一口氣。他並沒有這麼就算了,他一邊下令凡是秦泰和仇小球碰過用過的東西就地銷毀之外,一邊還要人把他和秦泰的對話一五一十告訴給胡宗憲。之所以不寫信,就是怕被人看見,做為攻擊或者陷害胡宗憲的理由。同時李立親自畫下秦泰的畫像,要大家注意,一旦這個人出現的話,不管用任何辦法都不能讓他進來。當然也讓大家注意,任何人不得傷害這個人,更不能為難這個人。

秦泰住在山莊外的一個客棧,仇小球去張羅晚飯去了。秦泰一個人坐在房間裡,分析著已經知道的所有資料。這件事情越來越複雜了,牽連到的人也越來越多。看來這件案子一旦爆發的話,不但會驚天動地而且會是大明第一大案。牽涉到的人從中央到地方,從皇帝到普通老百姓,幾乎包含了所有的人,所有的行業,所有的級別官員。上至六部官員、內閣、司禮監、皇室,甚至於好幾代皇帝,下至地方各級官員、衙門裡的衙役、許多行業的商人、地方紳士、地主、農民等等。這件案子牽連之廣,牽涉之多,影響之大,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貪汙引起的案件。不要說是隆慶皇帝不能真的敢處理,就是敢的話也不敢給他的父皇先帝定罪。要是真的處理所有人員的話,不但嘉靖皇帝朱厚熜要倒黴,就連整個內閣甚至於所有的江南當過官的人都要一起處理。這樣一來不但內閣和地方各級衙門將要癱瘓,而且會給已經不安定的民間帶來極不好的影響。到時候就算隆慶皇帝自己不想下臺,也一定會被其他的皇室成員趕下臺,甚至於真的來一次血戰改朝換代。

根據李立的交代,糧食的事情向來是一個不公開的秘密。雖然說是兩湖是重要的糧食産區,還有“兩湖熟天下足”的話,但是其實上江南的産糧才是國家最重要的糧食來源。每一年從江南各級衙門徵收的糧食,透過京杭運河源源不斷地運往北方,特別是京城。這就是數百年來名聲赫赫的“漕糧”。數以百萬計的老百姓靠著運河運送“漕糧”為生,更是因為運送“漕糧”形成了“漕幫”。所謂的“漕幫”就是由搬運和護送、運送“漕糧”的人組成的幫會。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苦哈哈的搬運工和船工,他們各自為戰的話不但容易被人欺負,而且不容易接到夥計。所以他們就聯手起來,組成有組織的幫會,相互照應相互幫襯。這樣一來大家不會挨餓受欺負,而且也便於管理和指揮。

早在有官方糧倉起,在糧食中做手腳的事情就有了。起初最多不過是幾個人做手腳,一些蠅頭小利而已。後來動心思的人多了,糧食的事情就被人發覺了。為了不引起大家的大動作,就有了用不合格的次等米換合格的大米,這就是“以次充好”。到了唐朝之後,又出現了其它手段,後來有了“如米”這種專業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