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一路顛簸著進了山樑村。
徐家的房子就在村外,很是顯眼。
牛五把她們送到徐家門口,見她們進了門,才調轉車頭往回走。
徐四家門口蹲著兩個石獅子,很是氣派,跟大戶人家一樣分了前後院,也算是個兩進的宅子,兩個穿著短褂長褲的老漢正在有說有笑地在門旁鍘幹草,見了麥穗和蕭芸娘,其中一個老漢高聲道:“七嬸,有人來了,過來招呼一下。”
“來了。”被稱作七嬸的董氏應聲迎了出來,不冷不熱地問道,“姑娘,有事嗎?”
“嬸子,我們來送小幹魚。”麥穗忙道。
“來送小幹魚啊,閨女,你訊息倒是快,我家收小魚還不到一個月呢!”董氏似乎有些驚喜,她家收小幹魚不是自己吃,而是喂她家老漢那對剛買了一個多月的小白鶴。
徐老漢七十多歲了,是個老頑童,玩鷹養狗遛鳥,樣樣在行,他喜歡熱鬧,還把家裡的偏院騰出來做了棋房牌室,故此,他家既是山樑村老漢的聚集地,也是村裡的八卦中心。
“我也是聽村裡的人說的。”麥穗見她臉上帶著笑意,忙道,“嬸子,我們是魚嘴村的,這些小魚是前些日子剛打上來的,雖然是幹的,卻是很新鮮的。”
“嗯,我就是要這種剛曬好的小幹魚。”董氏接過她手裡的竹籃掂了掂,進屋摸了個錢袋出來,細細數出一把銅錢,說道,“一斤一個銅板,你這是十五斤,十五個銅板,你收好。”
“嬸子,您太厲害了,這也能掂出來?”麥穗驚訝道,這籃子小魚,她來的時候已經稱過了,的確是十五斤。
蕭芸娘只是抿嘴笑。
到底是正在議親的婆家,她性子再怎麼灑脫,也不好意思說太多的話,只是不停地打量著徐家的這處院子,院子裡古樹參天,綠蔭婆娑,東西兩排廂房上的磚牆雖然磨損得厲害,但依然氣派而又大氣,正房前面是道影壁,上面繪著栩栩如生的平安竹,正房掩映在影壁後面,莊重淡雅。
若是跟她議親的公子是個勤奮能幹的,她當然是願意的。
蕭芸娘羞澀地想。
外院角落裡有個小側門,小側門外面許是還連線著一個小偏院,不是有笑聲從那邊傳來。
麥穗甚至覺得她娘吳氏的那個二叔父就是裡面說話。
“那是,這十裡八村的,誰能有這個本事?”董氏得意地看著兩人,臉上的皺紋也似乎擰成了一朵花,說道,“我若是沒有這點本事,我家老四怎麼放心讓我老婆子給他們守著家呢!”
“聽說徐四老爺在鎮上忙生意,並不經常回來,您一個人撐著這麼大的家業,真是辛苦,您是能者多勞。”麥穗笑道。
“哈哈,你可真會說話,這家裡也不是就我一個人,我還有個孫子陪著我呢!”董氏哈哈一笑,說道,“那啥,姑娘,以後你家的小魚曬幹了就往我家送,有多少我要多少,我這用不了,我就讓老四回來拿,反正他過幾天也要收這種小幹魚的。”
“謝謝嬸子。”麥穗眼前一亮,繼而又疑惑道,“嬸子,你們要這麼多小魚幹嘛?”
“我要這些小幹魚是留著餵我家老頭子那兩只小白鶴。”董氏指了指牆角的鴨棚,隨口道,“老四那邊好像是說要往牧場裡送,總之我也說不清楚。”
“哦,原來如此。”麥穗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拉著蕭芸娘出了門。
既然徐四準備大量收購這種小幹魚,那她可要提前準備了。
就是不知道蕭景田的船啥時候做好,若是能早點做好,也能早點出海打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