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
蓬頭垢面的一千人拿到了屬於他們月薪。
晚上一下班,這些人立即向著電腦城衝去,各種diy配件一陣狂買。
只是不到一個小時,一個偌大的電腦城的高階硬體全部被一掃而空。
“華賢,哪裡還有電腦城?”
“要不我們在網上定貨?”
“嗯...也行。”
華賢這些天跟這群人高強度奮戰,還差一個月就把所有工作做完了,在得知李敢要成立研發部門的情況下,他‘糾集’了這三十四個人,準備大幹一番。
但是他們帶來的裝置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了,在‘徵集意見’過後,他們決定自掏腰包,加上李敢承諾以後會追加經費,先把研發部的坑給佔了。
只有資深的特效師才會明白研發是多麼重要的事,而且這個職位在華夏還屬於空白的階段,全世界只有好萊塢的各種特效團隊才會養著一批特效研發工程師。
他們都是華夏人,為了賺錢學技術跑到國外幾乎待了小半輩子,他們很想華夏擁有自己的特效研發工程師,也很想成為華夏的第一批特效研發工程師。
三十而立,有的人都快到四十不惑的年齡了,夢想接近,他們不得不去拼一把。
特效研發工程師是個怎樣的職位呢,為什麼他們又想成為特效研發工程師?
這得從特效誕生開始說起。
不過也可以總結歸納為一點,沒有特效研發工程師,就沒有特效人,特效這一說法存在。
特效研發工程師,負責的是研發特效軟體的底層構架,創造新的濾鏡系統和特效製作軟體,相當於特效師跟程式設計師的合成體。
程式設計師不懂特效,但好的特效師一定會去學習電腦語,因為特效工程師是一個職業的終點。
這跟現在自稱特效工程師有很大不同,那些特效研發工程師大多是開發手遊,或者移動端影片特效的,並不是電影特效的開發。
可能很多人有誤解,最直白的話就是特效研發工程師是爸爸,他們創造著一切特效師所使用的軟體和各種特效。
華賢等人就是想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如果成功,他們的身價立馬就會翻幾番,要是再去好萊塢那種地方,他們絕對能得到常人難以想象的待遇。
華賢他們回到公司後,立刻在網上開始訂貨,各種diy高階硬體都是買買買。
但即使是這樣,他們的資金還是完全不夠用,只能期待幹完一年,能夠拼湊出來一個研發部。
不得不說,華賢這個人還是很有手段和眼光的,他挑選的這三十四人是李敢公司裡最強者。
當然,他也不可能那麼大公無私,為了幫李敢的公司成立研發部而大費周章。
他想要的很簡單,在李敢無法給與這些人應有條件待遇的情況下‘揭竿而起’,成立屬於自己的公司。
現在,任何人都不是他的絆腳石,李敢這個對特效一竅不通,只會用剪輯軟體的人更是不在他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