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縣令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三萬石可是樂平縣一年多的賦稅總和了。這樂平縣窮困,每年除了賦稅和給軍隊的軍糧外,早就已經所剩無幾了。
有了這三萬石糧食,這樂平縣就足以應對流民了,甚至還有餘力為那些流民建造屋舍。他之前覺得這個法子會奏效,但是卻沒想到竟然能夠得到這麼一個逆天的數字。
“父親,這是他們捐獻的名冊,每個人都在上面簽字畫押了。不過為了多捐獻一些糧食,我聽李兄的,然後擅自做主,讓父親參加捐獻第一人的祠堂的掛匾典禮!”
楊彥說道這裡,有些忐忑,畢竟這是他私自做主。
楊縣令心裡完全被那三萬石的驚喜所充斥的,他朗聲大笑起來,一掃先前的急切:“ 只要能夠籌集糧食,緩解災民的困苦,便是讓我每一家都去也可以的,若這個法子得不到多少糧食,為父只怕準備一家一家親自去討糧!”
楊縣令說完,平日的淡然自若的形象全然不保,他馬上看著賬簿,扶著胡須,眼角的細紋都舒展開來。
現在城外流民有救了。
看完後,楊縣令看著楊彥道:“立刻帶人將糧食收上來,然後派遣匠人雕琢功德碑,將他們的名字寫入縣志。既然他們幫了忙,本縣自若也會成全他們。”
楊彥重重的點了點頭。
楊縣令的臉色也柔和下來,他看著楊彥說道:“彥兒,這次你做得非常好!為父很欣慰。”
楊彥一聽,心中也雀躍起來,這還是父親第一次這麼對他這麼欣慰。這讓他,一瞬間覺得自己不是父親之前所說那麼不爭氣的兒子。“父親,這都是李兄的幫忙!”楊彥雖然心裡頭高興,可還是有些不好意思,連忙說道。
楊縣令微笑說道:“為父自然清楚,這次李文柏有大功,本縣也一定要好好酬謝。”
隨後沉吟了一下,說道:“他有如此才能,讓他去做一個商賈,太屈才了。你將他招來,為父這縣衙中正缺少了一個書吏!”
“書吏?”楊彥微微一愣,縣衙的書吏有多個,雖然不是官員,但是都是圍繞縣尊處理縣城事物的副手。
這樣的位置,在縣城大戶都是搶破頭的。
同樣的,這個位子的書吏,除了有品級的官,這在無品級的吏上是最頂尖的一位。
楊縣令笑了下道:“他是李家的庶子,又被嫡母趕了出來,要是在衙門裡謀了一個書吏的職位。對他而言就是一個好事。”
楊縣令說道這裡,楊彥頓時明白了,他連忙點點頭說道:“父親說的是,這下也沒人敢瞧不起他了。對了,父親,這次李文柏為了這些流民,不但想出了這個好主意,甚至將自己剛剛賺的錢財都捐了出來!”
楊彥心中對李文柏的為人也很是欽佩,他也想看到李文柏能夠越來越好,所以馬上來和父親表功。這樣日後父親會更加重用他,而且李文柏擔任了書吏,兩人的關系就更近了,平時走動也方便了。
楊縣令一聽,連忙問道:“他還捐了糧食?他能有多少錢?”
楊彥連忙點頭,“文柏兄有大義。”楊彥想到了當時李文柏願意捐得數字,心中震撼不已,“我就把鋪子我賺的捐了不說,還有一些零用,也捐了,湊了八百這個數字。賬上就留了一百,畢竟過些日子還要招錄流民所用。”
楊縣令看得自然更深了些,他緩緩點了點頭。這李文柏,聰明有成算,而且魄力這麼大,未來前途無量。“這李文柏是個好的,彥兒,他既然真把你當兄弟,你也應該把他當兄弟,改日,也多請他來府裡頭,讓你娘親自下廚,見見他認認親。”
楊彥一聽,頓時大喜,心中想著憑著李文柏的本事,早晚他們是要做異姓兄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