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章 朝會

馮均的話,並不完全是危言聳聽。雍和帝想到了這裡,眉心長皺。

可沈鐘等人所言也並不都是氣話,當年高祖皇帝一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猶在耳畔,匈奴人快馬加鞭不過二十天的腳程,如今邊關失守,說順天已經危在旦夕也絲毫不為過,這時候如果縮頭怯戰,若今年匈奴人野心尤其旺盛,真來個兵臨城下,那可是會動搖國本的。想到了這裡越發頭疼。

眼看吵了半天也沒吵出個結果來,雍和帝有些不耐煩了,當即一拍桌案:“都給朕住嘴!”

朝堂瞬間安靜下來,眾臣工紛紛低頭請罪。

覺得再商議也不會商議出什麼實質性的結果出來,雍和帝幹脆直接點名:“職方司郎中杜銳!”

排在文官末尾的杜銳聞言出班:“臣在。”

“依職方司探得的訊息,前方軍情如何?”

兵部職方司總司情報,麾下探子遍佈各國各地,是整個兵部裡最有刀兵之氣的衙門,也是武將們唯一願意親近的衙門。

郎中杜銳不過而立之年,各司郎中裡只有顧文這個奇葩比他年輕,不過杜銳當年以狀元之名從底層幹起,一步一步累功升至職方司郎中,雖不比吏部考功司是個人人嚮往的肥差,但其能力也從中可見一斑。

此時天子問起,杜銳不慌不忙張口便答:“職方司探得,老匈奴王三月前病逝,繼任王位的乃是其三子呼延烈,年僅二十一歲,匈奴貴族中多有不服者,今次犯邊,似乎就是呼延烈一意孤行的結果。”

“如此說來,這個小匈奴王是想立威?”賀青沉吟半晌,突然抱拳道,“陛下,如今北疆戰事吃緊,與其置之不理,讓呼延烈憑借戰功在匈奴站穩腳跟,不如主動出擊,當頭給那小匈奴王一棒,把那些匈奴王公貴族的野心給打出來為好!”

馮均立馬出班反對,還是老一套的言論——沒錢!朝堂再次吵成一團。

雍和帝眉頭緊皺,久久沒有說話。

身為年輕時在軍營摸爬滾打的馬背皇帝,雍和帝當然知道戰機稍縱即逝的道理,但是國庫沒有錢,這卻是個無法迴避的事實。

讓大齊的將士們空著肚子去賣命,哪朝哪代都沒有此等好事。更何況若是沒錢,好事也會成了壞事,這事只怕要再想想。

“此事容後再議。”雍和帝長嘆一聲,他需要時間考慮,“現在,宣白夷平叛之戰有功將士入殿,朕要論功行賞!”

來了!

顧文眼睛一亮,頭顱微抬,果然看到孫顯午的眼中光芒一閃而逝,許多方才還吵得慌的文臣武將也立刻變換了心思,目光望向殿外。

誰也沒指望一日之內就能決定出兵與否,北疆戰事還有得扯皮,這場變了味的封賞,才是今日朝會的重頭戲。

李文柏因為沒有功名勳位在身,被太監換上了一席青衫,此時正位列二十餘名將士末尾,跟著一起踏入殿中。

“臣等參見陛下!”二十餘名年輕將士推金山倒玉柱拜倒在地。

雍和帝當即叫了“平身”,目光卻不由自主地停留在同樣低眉順目的李文柏頭頂。

在一群身著大齊玄色甲冑,威武雄壯的將士中間,文文弱弱的李文柏顯得額外顯眼。

有功者二十三名,陣前斬敵者有之,運籌帷幄者有之,隻身犯險者有之,即使有賀青加成,李文柏的功勞在封賞名單中也只能排在中下,但卻沒有一個人的目光從他身上離開。

哪怕是論首功的將領心中也很明白,有了京城紛紛擾擾的流言,今日論功行賞的主角除了李文柏再無他人。

雍和帝振奮精神,有了匈奴犯邊這麼個鬧心無比的突發事件,看這些意氣風發的將士們的眼神都瞬間溫和了許多。

“這便是朕的長矛鐵盾,指哪打哪。”心情愉悅之下,雍和帝除了按照早已擬定好的說辭之外,還即興做了一番推心置腹之言,直聽得這般平均年齡不超過四十歲的青年英傑們熱血沸騰,恨不能立刻回到戰場上奮勇殺敵已報君恩,除了李文柏。

到底是二十一世紀經歷過無數振奮人心嘴炮的人,雍和帝在上方唾沫橫飛,李文柏心中只是略有波瀾,只覺得不愧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天下共主,口才比現代的總統之流好了太多。

雍和帝的說辭還沒有結束,李文柏不著痕跡地抬起眼,仔細觀察起這位至高無上的皇帝來。

不知是宮廷有特別的保養之法,還是本身就生得得天獨厚,歲月在雍和帝臉上幾乎沒留下太多痕跡,看起來比賀青要年輕不少,鄭爍站在堂中,看起來就像是雍和帝的長輩。

但到底是親歷刀光血影,踩著無數人屍首登基的皇帝,雍和帝即使是笑著,周身也充滿著一股不容違逆的強硬氣場,視線似有若無地掃過李文柏頭頂,其中含義複雜難辨,李文柏心中一凜,知道今日這關或許沒那麼好過。

此時,顧文昨夜再三強調的“帝黨”二字再次浮現在腦海中。

這大堂之上,有幾個人是真正的帝黨呢?

王敦茹和孫顯午傲立前方,顧文垂眸低目位列文官後排,姿態恭敬,存在感卻強烈得不容忽視。

賀青一直直視前方,連餘光都不曾施捨給堂中正受賞的將士們一些,即使這當堂二十三人全都出自關中軍,由賀青一手提拔起來。

“好了,望諸君再接再厲!”雍和帝終於結束了抑揚頓挫的說辭,視線瞥向早已等候在旁的內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