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1章 一個考驗

見到李文柏,錢楷也是感慨良多,想當初他對李文柏相當不看好,總覺得李文柏會在與施五的爭鬥中殘敗。卻沒想到,李文柏居然在州兵圍城的時候,來了個釜底抽薪。搬出了禦史臺、大理寺和刑部三司會審,不僅逼退了州兵,還把曹嚴給帶走了。

現如今的李文柏,可以說是錢楷這輩子最佩服的人了。

李文柏不知道錢楷在心裡想了這麼多,看著人家這一家子人,李文柏難免觸景生情,心中有些落寞,但臉上還是認真應對著錢楷一家。

錢楷一家走後,李二和眾兄弟已經將酒菜備齊,擺了整整四大桌子。

在李文柏的要求下,李二把那五十名悍卒護衛,一起叫到了縣衙。一大幫子的漢子,齊聚在縣衙的院落裡。

“大人說了,今日是除夕,大家不必介懷尊卑身份,大口喝酒,大塊吃肉便是。”李二拿起酒碗,朝著眾兄弟喊道。

李文柏笑著看著暢快淋漓喝酒、吃肉、行酒令的眾兵卒們,心中也跟著高興。

當初這五十護衛,跟著自己從京都千裡迢迢來到交合,同生共死三個月,他早已將他們當做是自家弟兄。如今能再次齊聚一堂,不得不說是闔家團圓了。

至此,李文柏才感受到一種濃濃的年味。

……

一個月後,是春分。

這一天的太陽很大,庭院裡傳來水流的聲音,那是雪化了。

開啟窗,有微風拂過,帶著桃花和西府海棠的香氣。

李文柏知道,交合的冬天,過去了。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京都。

關於交合和前庭的案子,禦史臺、大理寺和刑部三司會審已經有了結果。經由雍和帝親自終審確定後,終於結案。

曹嚴、曹東山和施五等人被定了官商勾結、貪汙受賄、竊取國之重器、通敵叛國等罪名,判處查抄家産、秋後問斬,且五族以內不得為官,有在任官者,立即罷黜。

曹嚴身為刺史,還是主謀,罪加一等,曹氏一族三代以內男丁盡數流放邊疆,女眷充作官妓。

案子已經了結,就該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了。

單同甫、紀永寧和何興國等人的賞賜好辦,但是這次交合大案最大的功臣李文柏該如何封賞,卻是難倒了雍和帝。

交合大案非同小可,不但牽涉到私開礦脈,還涉及到通敵叛國這樣的大事,按理說加官進爵是必定的。

但是考慮到李文柏商賈出身,且年紀又太小,需要磨練,雍和帝便有些猶豫了。

封賞高了,怕他年少得志、驕傲自大;封賞低了,又怕寒了他的心。

雍和帝最重視人才,像寒臣子的心這種事,他是絕對不會做的。

想了想,他決定把國子監祭酒王行之叫過來討個建議。

畢竟王行之是李文柏的恩師。徒弟最需要什麼,他這個做師父的應該最清楚了。

王行之來到皇宮後,雍和帝便將自己的問題拋了出來。

王行之對李文柏這次處理的案子也頗為瞭解,心中為自己這位門生感到自豪,原本已經同顧文說過一回兒,原本想要壓一壓李文柏,想到了顧文的話,終究是說道:“微臣以為,曹嚴下獄後,西州沒了刺史,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既然是李文柏將西州攪成了如今這般模樣,不如便讓他自己來收拾這個爛攤子。”

雍和帝聞言,看著王行之,問道:“王愛卿是說……升他做西州刺史?”他的眼底竟是有些不可思議。

王行之的建議,與雍和帝的想法不謀而合。他們都是為大局考慮的人,以前西州有曹嚴在,一切還在掌控之中,如今曹嚴被抓,西州沒了刺史,底下官吏各自不服,久了難免生亂。而整個大齊,除了李文柏,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對西州足夠瞭解、也足夠有能力能服眾的人,去出任這個刺史了。

只是,李文柏過於年輕,雍和帝心中也在猶豫,就算是立下了功勞,這升遷也委實太快了些。而且,李文柏少年銳氣,若是做了一州刺史,是否能夠服眾?這諸多的考慮在他的心中盤旋,誰知道,這提出來做西州刺史的,竟是王行之。

雍和帝見王行之面色猶豫,便問道:“愛卿還有何建議,盡管說來。”

王行之沉吟了一下,道:“微臣以為,他畢竟年紀輕,一下從縣令擢升刺史,恐怕朝堂上會落人閑話。且交合縣百廢待興,當初讓李文柏出任交合縣令,本就有考較他的意思。不如先讓他在交合再當一年縣令,看看他是否真的有治理地方的才幹。若他能使貧窮的交合縣,恢複生機,百姓富足,那到時候再戳升刺史,也不遲。”

雍和帝捋了捋胡須,細細琢磨了一下王行之的建議,笑道:“所謂知子莫若父,師徒亦是如此。果然還是你這個當師父的,最明白自己的徒弟啊。還是愛卿想得周到,便按照愛卿說的辦吧。”一年的時間為限,若是李文柏能夠做出政績,給他一個榮耀,讓他官跳三·級,給他一個大齊最年輕的刺史之名又何妨?想到了這裡,笑意越盛,“來人吶,擬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