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侍衛覺得,小殿下大概,也許,不太想讓美娘答應唐家的親事。
至於為什麼,別問他。
他不想知道,也不想問。
但身為一個忠心的好下屬,就是要替主子想在前頭。省得將來出了岔子,主子不開心。
楊公公也是宮裡呆久了,於是琢磨了一會兒。
“我那日聽婉兒唸叨,好似林姑娘要做琴,要馬尾。卻又不願為這點小事,打擾殿下來著。要不,咱就藉著這個事由,遞個信兒?”
甚好。
彈琴是正經做學問的事,再光明正大不過。
至於剩下的話,自然有人會說。
林姑娘懂事,沒想煩他們殿下。但底下人,可以替她唸叨唸叨啊。
不過這千里迢迢的,就帶信說要個馬尾,不大好看吧?要不也以林姑娘的名義,送點什麼?
楊公公一拍大腿,“送吃的呀!如今新鮮菜都下來了,正好,我多制些經放的吃食,給殿下送去。”
甚好加倍。
二人商議已畢,便開始自作主張了。
沒兩天,以“林姑娘”名義的幾大罈子吃食,就經由漢王府的人手,送往邊關。
為了保持新鮮菜的脆嫩,楊公公可是精心泡製了許多江南呢。等送到邊關的時候,剛好開吃。
美娘在護短的同時,沒想到,也把自家人的膽子都給慣出來了。
都可會替她作主呢!
玉壺關。
“林姑娘”的東西,還在路上。
但上一批購買的糧食,卻已經運到了。
當時看著鄭飛揚一路買買買,平安也拿著王府銀子,湊了不少數。買不到糧食,就買布。總之都是百姓用得上的,拿給殿下做善事,再多也不怕。
這麼一大批糧食布匹,剛入玉城,就被本地知州,王肅王大人盯上了。
玉城這地方,地廣人稀。
按地盤,設知府都有餘。但按人口,設知縣都勉強。
所以最後折衷,設了一個知縣以上,知府以下的知州。
而被燕成帝親點前來磨練的王肅王大人,也就是本地最高行政長官啦!
不過再大的官,在這麼多糧食布匹面前,也是紅了眼呢!
邊關氣候乾旱,雪多嚴寒,農作物生長困難。糧食布匹這些東西,是永遠都缺的。
就算以牛羊肉為主食的邊關牧民們,也得輔助糧食來吃。外衣可以是皮毛,但裡衣總得要布來做。
而每年打仗,關外牧民最愛搶的,就是糧食布匹。
如今聽說有人給漢王送來大批糧食布匹,不管是不是用來救濟百姓的。王肅也都厚著臉皮,跟著押運糧車的老闆,上玉壺關討要了。
他倒是想直接昧下的。
但那老闆性子耿直,也不知這“知粥知飯”是個啥官,只是搖頭不給。
“我爹說了,做生意的要講誠信。人家說好咧,要給漢王殿下的。你又不是,憑啥給你?萬一遇上騙子咋辦?”
咳咳,本就有心矇騙的王肅王大人,只好摸摸鼻子,訕訕跟人引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