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里長亭的位置,便已經能夠看到帝都的輪廓。
不過今天的十里長亭,一個穿著明黃衣服的年輕人等在那兒。
聽說明嶽要回來,皇帝李擴親自來到十里長亭迎接。
為了避免朝堂上的大臣們阻止,李擴帶著一百多名護衛,偷偷離開了帝都,坐馬車來到十里長亭。
宮裡的太監在涼亭的圓桌上放了些茶水,然後低聲說道:“陛下,義軍還有三里路,就能抵達十里亭。”
李擴看著欲言又止的太監,他笑著說道:“好了,別說那些沒用的廢話。”
“先生力挽乾坤,救萬民於水火,對社稷有功,對朝廷有功,對我李擴更是恩同再造。”
“別說是來十里亭迎接,就算是迎出五十里、一百里,也是應該的。”
小太監感動的說道:“陛下對明嶽大人的恩典,真是沒得說啊。”
小太監本來以為這個馬屁可以讓皇帝頗為高興,沒想到皇帝並不高興。
皇帝皺著眉頭說道:“我說了,是先生對我李擴恩同再造,我對先生又拿來的什麼恩典?”
小太監訕訕低下頭不敢說話。
皇帝期待的看著不遠處,道路和原野上很快出現了遊騎。
雖然是在帝都附近行軍,但北義軍不敢大意,在方圓兩裡的範圍內放出了遊騎。
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遊騎並會放出訊號,提醒義軍將士注意敵人。
那些遊騎發現了涼亭中的李擴,他們並不認識皇帝,只是覺得那個人身邊圍繞許多護衛,而且那些護衛似乎還都是實力頗強的高手。
遊騎在涼亭附近遊蕩,並派人去通知明嶽。
過了片刻,明嶽快馬加鞭的趕來了。
“先生!”李擴笑呵呵的從涼亭中跑出來:“先生一路辛苦了!”
明嶽從馬上下來,他微笑著向皇帝拱手行禮。
然而皇帝卻不吃這套,他抱著明嶽,重重在明嶽的背後拍了幾下:“先生可算是回來了!朕一個人日理萬機,都快忙不過來了!”
明嶽笑而不語。
眼前這位春秋鼎盛的皇帝,在當太子的時候就苦於沒有權柄。
登基之後,皇帝乾脆廢除了左右宰相,廢除了節度使制度,現在又廢除了兵部。
朝廷中的衙門被陸續廢除,皇帝就變得越來越忙。
不過現在看來,李擴對這種忙,還是樂在其中的。
李擴不方便出現在帝都百姓面前,他拉著明嶽上了馬車。
馬車上有小桌,李擴把他最近施政的忙碌說了,而明嶽也把他自己在北方征戰的經歷複述了一遍。
“陛下……”明嶽肅然說道:“如今各地的官員,或多或少總有些問題,陛下應派人前往各地巡查,確保官員的廉潔和高效。”
李擴無奈的嘆了口氣:“先生有所不知,現在朝廷之中的候補官員,無非就是兩類人。”
“一類人,是兩三年前就在當官的,如今一個個等著候補的缺額。”
“另一類人,是最近三次臨時科舉選上來的青年才俊。”
“前一類人都是官油子,雖然有各種官場惡習,但要是去了地方,還算能鎮得住。”
“後一類人確實有點學問,但其中不乏迂腐之輩,未必能管好地方民生。”
所以朝廷現在對官員選拔,也是頗為矛盾……
明嶽點點頭,完全能夠理解李擴的為難之處。
快到帝都城門的時候,明嶽拒絕了皇帝邀請他入宮的好意,返回他在城外的小宅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