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在想,煤氣發動機可以跟氫氣發動機採用相同的原理,只有熱值可能存在區別,一些引數可能要進行一些調整。
他認為大家在收割和耕種完畢之後應該立刻派人前去尋找煤炭。
按理說煤炭的存量很大,不應該那麼難找。
華夏國古代人便經常燒煤。
馬林知道自己現在的主要任務是研發螺旋槳飛機。
動力採用氫氣內燃機,不用擔心升力不足的問題。
他感到為難的是平衡性的問題。
他不知道該怎麼改善平衡性。
如果飛機上天之後老是傾斜,並且向下栽怎麼辦?
飛機的後尾巴,一個豎直的和兩個水平的金屬片對飛機的穩定效能夠有一些增強作用。
但是如果飛機一直向斜下方栽跟頭,他不清楚應該怎麼處理。
大約開飛機是像騎腳踏車一樣需要練習才能掌握的?而想開的越好,對技術的要求越是高?
那麼,自己的飛機開始向斜下方傾斜了,怎麼辦?
必須有能力進行調整。
怎麼調整?
翅膀的姿勢可以獲得調整。
比如說,向左前方下墜,那麼左邊的翅膀就應該向上翻一點,飛機的方向就應該轉向左方。
如果飛機自行向左上方飛昇,那麼左邊的翅膀就應該向下翻,同時飛機的方向也應該轉向左方。
對駕駛員來說,飛機應該始終朝正前方水平飛行。
一點都不要偏。
所以對飛機的控制必須包括對兩個翅膀的轉動,以及對尾部的那個豎直的金屬片的轉動。
他是要用機械方式進行控制。
如果飛機自身製作的就不平衡,那麼飛上天后可能它得一直進行繞圈,否則就會栽下來。
馬林最擔憂的是飛機會很不穩定,莫名奇妙的就開始做非常劇烈的旋轉、栽頭,失去控制。
到底是單翼穩定還是雙翼穩定,他就不知道了。
此外還存在加工精密度的問題。
飛機先把骨架焊接好,再裝翅膀和殼子。
馬林擔心實際製作的時候,尺寸會跟設計存在出入。
然後就造成了不平衡的問題。
要是飛機在起飛的時候就會傾斜,一側翅膀刮到地上並損壞,那可真是倒黴到家了。
他在電視、電影上看到的那麼平穩的起落想實現估計是非常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