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折煞善了……”
張家元不置而否,無力擺擺手:
“你走吧!”
張家善待要不應,眼見張家元臉色難看,便想著先回去,等大哥不生氣了再做打算。
一時,窯洞裡安靜了下來,張家元一動不動的坐在椅子上。
“活了半輩子了,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值當你生這麼大的氣?”
卻是張申氏悄悄的進來。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剛剛張家善在時張家元再傷心眼淚也憋著,此時面對相伴了幾十載的妻子,卻再也忍不住奪眶而出。
“……都說人爭不過命,難道真是我的錯,真是我強求了?”
張申氏心疼壞了,斬釘截鐵的道:
“當然不是!你有什麼錯!”
她橫眉冷目,厲聲道:
“若你出身富貴,那就是嫡長子,其他兄弟都得看你臉色行事,可惜咱們出身農家。
咱家以前太窮了,一家子趟在苦水裡,誰不巴巴的想過好日子?可要想過得好,兄弟不起心怎麼行?只憑著你一人,想累死你不成?說句難聽的,要飯的還講究個人多勢眾呢。”
既然把話說到這兒,張申氏也不再給誰留面子,將心裡話對著自家男人通通傾斜而出:
“其實好多話我早就憋在心裡了,可誰讓我是長嫂,要大度要有胸襟,不然斤斤計較起來這個家不是亂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只如今他們惹著你了。
哼!惹著我,我看在你的面上不計較,可惹著你,今日我還就不吐不快了。
你看看咱家明著說你兄弟五個,看著人數不少。
但細數數,四弟早年闖蕩江湖,本來身體最康健的他反而早早去了。
老二身子骨最弱,能娶妻生子已是佼天之幸,何況他岳丈家對他有大恩,他給人家趙家做牛做馬也是應該,我們只當他是嫁出去的。
老五呢,最小,以前也最不懂事,半輩子了還過得稀裡糊塗的,他能過好自個的日子就是幫我們大忙了,我們還不用指望他。
就剩下老三,他要是不回來也罷,可他回來了,難道不該為家裡做點事?都是一奶同袍的親兄弟不該比外人更靠譜?難道咱們做大哥大嫂的就合該為他們做牛做馬?”
結果就不說了,想想就生氣。再說當年,她開始翻舊賬:
“老三為什麼背井離鄉?雖然事出有因,也怪當時發生的事太讓人氣憤。老話說,事不平有人鏟,老三也是好意,初生牛犢不怕虎嘛。
可反過來那書上不是也說了,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便是老話也說了,有多大本事,吃多大碗飯。”
你明明知道全家供你讀書不容易,明明心裡清楚你全無靠山,你為什麼還要做那個出頭鳥?難道你沒有想到此舉會牽連全家嗎?你光想著要名聲,窮的叮噹響,連飯都吃不起,要那美名有啥用?
“還有老三離家幾十年了杳無音信的事,都說外面不太平,天天在打仗,但真有心我就不相信連捎個口信都沒辦法。
他怎麼做的?
估計要不是這輩子無子,實在怕老來沒後,或許想著葉落歸根,這輩子怕也不會回來吧?”
唉!有些事真不能細想。
……
這裡大房夫妻兩個在說悄悄話。對面三房屋裡,張家善一回來便坐在炕上不動了,張陳氏不樂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