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僕、許侯馬光,叩見陛下,願陛下洪福齊天。”
“虎賁中郎將竇憲,攜帶本家修仙者洛神宮竇童,叩見吾皇。”
竇童不下跪,站著作揖,“洛水之底,三代門徒竇童,恭祝我皇江山永固。”
皇帝劉炟:“好好好,都入座吧。”
四人入座之後,跪坐整齊。
國舅竇憲先開口道:“皇上,不知何事召見我等。”
皇帝劉炟:“國舅啊,朕打算在安息使臣朝見之前,改改年號,諸位都是自家人,隨便談談看法。”
大皇舅馬廖:“皇上,那安息國使臣不知何日才能到,何須如此著急?”
國舅竇憲:“大皇舅此言差矣,改命年號自武皇帝以來就是大漢天子的權利,哪怕是今天就該也是可以的,哪有什麼急不急的之說?”
大皇舅馬廖:“你這跋扈國舅懂得什麼?此次改元非同小可。”
皇帝劉炟對馬廖說:“大舅何須上火,況且是等使者來了再用,乃是彰顯天下一統,非同下可卻也是的。”又對馬光說:“三舅,你對這年號有什麼好的建議嗎?”在皇帝詢問馬光的時候,馬廖悄悄地嘆了一口氣。
三皇舅馬光說:“陛下,您在政治上的建樹和先帝前後相接,此次年號有關乎天下洪荒。也得將明之一字的對映表達出來。”
皇帝劉炟點了點頭,問竇童:“道友,你既然不請自來,得發表些能用的看法才行。”
竇童道:“安息來使,為的是修好,不是徵戰,故萬事和為貴,第二字當為和方妙。”
皇帝劉炟聽了哈哈大笑,“說得好,朕之文為章草,安息東來為修和,就叫章和了。”
見皇帝定了新年號,四大臣全都恭賀。但是大皇舅、大內統領衛尉、順陽侯馬廖卻又上了一封薄竹簡,道:“司徒即貶,請皇上調任司空袁安為新任司徒,升任光之子、光祿勳任隗為司空。”
皇帝劉炟點了點頭,“如此調動正和朕意,等仲和從荊州南陽郡宛縣探親回來後將他二人一同調動吧。”
大皇舅、大內統領衛尉、順陽侯馬廖:“謝皇上,皇上知人善用,兩位大人定會為大漢盡心盡力。”
竇憲:“大皇舅怎麼說話呢?難道換了別人為三公,他們就罷工不成。”
馬廖:“我不是這個意思。”馬光趕緊站出來將二人分來,對皇帝道:“皇上,事情已經完畢,那明天上朝再說吧?”
劉炟:“三舅說的是,那朕也先去喝點涼茶了,再見。”
馬廖、馬光、竇憲、竇童:“恭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