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卓華一隻手手指敲著桌子,另一隻手扶著額頭大拇指揉著太陽穴。
頭疼!
一想到歌的事情他就頭疼。
雖然桂建明說了要是沒有收到好歌就不做其他的變動,看起來問題不大,但是這個提議是他提出來的。
作為發起人,要是一點收穫都沒有的話,必然會在領導的心裡下降一點印象分的。
李曉那邊沒有明確的答覆,只是說盡量,這讓蔡卓華心裡沒有底。
當然,他還沒有達到慌亂的地步,頭疼的是不知道還能找誰邀歌。
成年人都知道,即使一個人再厲害,也不能把他當成自己唯一的依靠。
誠然,蔡卓華對李曉的信心很足,但創作這東西是不確定的事情,自然要想辦法找其他出路了。
忽然,門外響起了敲門聲,付元康推開門走了進來。
“怎麼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李曉那邊沒說法嗎?”
蔡卓華打了個招呼,然後搖了搖頭,“他只是說盡量,我這不是心裡沒底麼。”
付元康笑了笑,“你對李曉的理解不是比我多嗎?連我都知道李曉的儘量就是十拿九穩的事情,你居然不知道?”
業內可是有不少李曉小道訊息,不知道多少人找李曉邀歌都是直接被拒絕的,哪還有什麼儘量不盡量的答覆。
現在看來,既然李曉沒有直接拒絕,那麼就說明了這首歌他會寫。
看過《唱作人》的都知道,只要李曉寫了,就不會有什麼歌能把他難住。
頂多寫的時間長一點,但最多也只是一個星期不到,有多少創作人敢說自己一個星期內就能寫出質量上乘的歌曲?
注意是質量上乘的歌曲,要真隨便地寫歌的話,很多創作人一天就能寫兩三首出來。
不過蔡卓華沒有付元康這麼輕鬆。
他雖然有魄力還很有想法,但總歸經歷過的事情沒有付元康經歷的多,抗壓能力自然也就沒有這麼強。
“話是這麼說,但還是要聯絡一下其他的音樂創作人。”
“那是自然!”付元康笑著點了點頭,他很滿意蔡卓華這樣的想法,把希望寄託在一個人的身上是不行的。
雖然提議是蔡卓華提出來的,但是作為總導演,他的壓力還是最大的。
況且,臺裡誰不知道蔡卓華和他走得近。
只是壓力大著大著也就習慣了,付元康看到的和處理事情的方法還是比蔡卓華的要多和老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付元康按了下手機,說道:“我發給你的是幾個音樂創作人的聯絡方式,都是業內有名的,你去聯絡一下。”
蔡卓華臉上露出喜色,畢竟還年輕,人脈是他欠缺的,他剛剛頭疼的就是不知道怎麼找音樂創作人。
正想撥通第一個電話,手機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