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隨著急報奏上來的還有各邊軍催餉的奏摺。
邊軍已經兩個月無餉可發,士兵怨聲載道,將官越來越難駕馭軍情,不得不緊急向朝廷催促地放餉銀。
更雪上加霜的是,陝西山西兩個邊軍重地,數地頻發嚴重饑荒,大批饑民流離,甚至發生了以人為食的慘劇,地方上疏請量借軍糧救濟;
這些事往年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大家還是有處置經驗的。
無非就是錢糧二字嘛,給他不就完事了嗎?
縱然挖東牆補西牆,多少年了,不都這樣過來了?
能用銀子解決的事,那都不叫事。
“揚愛卿,你怎麼看?”皇上被揚鼎一頓狂拍,心情舒暢,說話也不口吃了,和顏悅色。
揚鼎早就把各項數字記在笏板上,見皇上動問,立即對答如流地道:
“啟稟聖上,微臣正要向陛下啟奏我戶部本年收支。
太倉上一年度收入,正稅、加賦、折物為銀,合計六百七十餘萬兩銀子。
其他地方徵收雜稅折銀,合四百三十餘萬兩。
另有鹽鐵,邊貿,朝貢等所得折銀計三百萬兩。
收入合計約一千六百五十萬兩。
支出方面,諸邊年定例二百五十萬兩外,新增加荊湘,湖廣軍餉一百三十七萬兩。
修整關隘,商道,維護國道實用三百五十餘萬兩。
今年雖發大災,然賑災比往年反下降了許多,支出二百三十二萬兩。
朝廷辦公,驛道,官衙,水利,橋樑,疏通河道,加固堤壩,治理黃河等支出三百萬兩。
官員俸祿一百二十萬兩,主要是京官俸祿,地方官多從火耗折色之中扣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全國除諸邊外,江南因倭寇頻發,今年大幅投入水師,合計支出一百七十萬兩。
餘地軍費全部加起來,合計一百萬兩。
實際支出一千六百六十萬兩。
收支大抵平衡,僅有六十萬兩缺口,老臣想想辦法,還是能省下來的。
陛下完全可以放心。”
揚鼎說完後,大殿內一陣議論聲,不容易啊。
“諾大的帝國,揚尚書顯然操碎了心才能做到如此地方,真心不容易。”
“揚尚書嘔心瀝血,這太平盛世,有他一小半的功跡啊......”
“收支能維持如此平衡,揚尚書有管鮑之才也。”
“咱們能安坐朝堂,揚大人功不可沒,雖然他之前的表現是有些不似人臣,但我還是決定原諒他了,瑕不掩瑜嘛。”
當然,揚鼎說的是銀子,並沒有包括徵收的糧食這個硬通貨。
若是算上糧食,大明帝國年收入約為兩千六百萬銀子上下。
這是帳面上的數字,現銀是沒有這麼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