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折不斷
成化皇帝欣喜地發現,自己這位老師從來沒有如今日這般貼心。
站出來的是次輔劉珝。
“陛下,臣認為東廠之所以聲名狼藉,人人痛恨,實乃用人不當所致,尚銘此賊貪婪成性,瞞上欺下,揹著陛下做下無數天怒人怨之事,實是不誅不足以平眾怒也。
然東廠實乃祖宗所設,不可任意裁撤。
但若有過不罰,何以平天下悠悠之口?
故臣以為,廠衛亦如人也,有功當獎有過當罰,不可不查。
然如何考績?
臣以為,我大明治下不可有不法之徒也,當依法而斷。
東廠作為屢立功績之衙門,為大明效力八十載,可以類比金書鐵券之勳爵論功過。
此臣一愚之得,尚請陛下集思廣義,多聽聽百官之議。”
這位一直一言不發,毫無存在感的劉次輔不發言則已,一發言就轉移了矛盾。
而且劉次輔說話的時候,最後一句乃是對著萬首輔說的。
他嘴裡說的是讓皇帝多聽聽百官的意見,實則指明瞭要皇帝逼萬安表態。
不得不說,這就很有點解鈴還需繫鈴人的味道,直指癥結所在。
作為被東廠禍害的苦主之一,萬首輔的表態相當重要。
而另外一位苦主劉大夏卻排在殿外,根本就不得進大殿議事。
萬安的訴求與眾清流是完全不同的,萬安被毆打,當然痛恨東廠。
最主要是作為百官之首,這個臉面不能不找回來。
但若是嚴懲了東廠的頭子尚銘,也算交待得過去了。
成化皇帝看向萬安道:“萬愛卿,你怎麼說?”
丟車保帥,先保住了東廠,尚銘該怎麼處理都行,換個人也是不錯的選擇。
愛卿這個詞成化皇帝很少用,今日連用兩人,意思都很明顯。
若是萬安不能領悟,哪也不配作這個首輔了。
萬安當然清楚皇帝的意思,他本就是靠阿諛皇帝坐穩這個位置,想著的自然是最好能保全自家臉面的情況下順著皇帝,當下回道:
“劉大人此乃老成謀國之言也,臣亦深以為言,便以太宗皇帝所頒金書鐵劵為例可也。”
萬安倒也光棍,立即就敲定了劉次輔的提議。
首輔乃百官之首,眾清流一時想不出反駁之法,便被他快刀斬亂麻,板上釘釘了。
我……去,這兩個奸賊!
萬首輔與劉次輔素來不和,眾人根本料不到這兩人會在這件事上同心合力。
眾清流倒吸了一口冷氣,太宗皇帝頒授的金書鐵書!
這東西大家都很清楚,上面明明白白寫著常刑免責、死罪可免死一次!
這還如何讓東廠伏法?
大明勳爵家裡都有金書鐵券,作為皇家給打天下的老兄弟們酬功的恩榮和特權象徵。
當然,金書鐵券絕不是萬能的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