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親自出門去接小媳婦了
那老者聽周疏寧提到了醋,立即點頭道:“我祖上確是世代釀醋的,到我們這輩裡也一直在做,殿下對醋感興趣?”
周疏寧心道那可真是太感興趣了,山西的醋那可是世間少有的鮮美。
想不到竟能遇到山西人的先祖,那也是一件與有榮焉的事情。
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曾提起過,山西人確是制醋的發明人,並記錄了二十餘種釀醋的方法。
周疏寧問:“現在釀醋,一般是用什麼方法?”
老者回答:“我們現在都是用作米酢法,當然高粱小麥也是可以釀制的。”
周疏寧又問:“既然先生有這樣的好手藝,何不以釀醋為生呢?”
老者搖了搖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米,怎麼釀醋?連飯都吃不上了,這些貴人們吃的佐料就更別提了。”
周疏寧點了點頭:“無妨無妨,我這裡有米也有糧,先生若是不嫌棄,便在我這裡留下來。我供先生吃住,並每月五百文月錢,先生為我釀醋可好?”
老者一聽,眼中滿是不可思議的問道:“給吃住還給錢?小老兒我……莫不是聽錯了?”
周疏寧笑道:“那不能夠,我這邊的普通工人都是五百月錢。如今熟練工種,還有技術工種,都有八百一千的了。只要老先生能創造效益,收入自然更可觀。”
眾人的臉上都浮上了不敢相信的神色,七嘴八舌的開始討論:“我有一把子力氣,東家娘子可安排我多做些苦活兒累活兒!釀醋只是閑餘時間,其餘的活兒我們也是做得的。”
周疏寧安撫他們道:“暫時大家便只釀醋,能把醋釀好,也能創造不錯的效益了。”
他現在南來北往的客戶非常多,花生油已經賣到了全國各地,連胡商都大批大批的在這裡訂購。
今年更是種了上百畝的花生,就是為了榨油準備的。
若是再有了好吃的山西陳醋,不必說,又是一個好的營收專案。
眾人聽罷紛紛起身朝周疏寧拜謝,又要給他磕頭。
周疏寧也是受不了了,古代動不動就磕頭,讓周疏寧總覺得自己會折壽。
立即開口道:“大家先別忙著跪,肯定還有需要讓大家幫忙的地方。你們在我這裡做工,我發給你們工錢,屬於雙贏的合作關系,不要搞的好像你們佔了天大的便宜似的。”
老者卻已是老淚縱橫:“東家娘子不知道,我們流放到這裡兩個月了,天天睡破廟吃樹葉,要飯都只能要來餿的。再這樣下去,我這把老骨頭怕是要埋在這裡。娘子這是給了我們一條活路,怎能不是我們佔了天大的便宜呢?”
周疏寧可以理解他們的想法,思想這個東西不是說轉變便能轉變的,便也沒再和他們解釋什麼,只問道:“你們落得這步田地,全是被主脈連累,可曾心生怨懟?”
老者卻搖了搖頭:“主脈發達的時候,整個官府衙門的醋全是我們在供應。既受主脈蔭庇,自然也要同甘共苦。沒什麼好怨的!”
周疏寧十分欣賞的對他點了點頭,心道這倒是個明白的。
不像他二嬸那一家,受主脈恩惠的時候不說,受主脈連累的時候倒是天天掛在嘴邊上。
雖然周家一窩全不是什麼好東西,書都讀到狗肚子裡的斯文敗類,但理兒卻的的確確如陳老漢所說。
周疏寧見他們都吃的差不多了,又從懷中掏出一塊貽糖,給兩個小朋友一人一塊。
小孩子都是愛吃糖的,尤其古代很少能吃到糖,對這絲絲縷縷的甜味甚是喜愛。
兩雙大眼睛睜的亮晶晶的,對周疏寧道:“好甜呀,謝謝周娘子姑姑。”
周疏寧就是想笑,怎麼周娘子姑姑成了小孩子對自己的專屬稱呼了?
不過這樣也挺好,一聽就是叫自己呢。
不過看著小孩子們對這怡糖的喜愛,周疏寧突然便有了主意,他轉頭問那陳老漢道:“老爺子,您還認識多少像您這樣的流民?”
陳老漢應道:“倒是認識不少,一起睡過破廟的,一起要過飯的,有百來個吧?大家都不好過,都怕互相連累,也就點頭之交,基本不會深交。”
周疏寧倒也理解,說道:“那您有時間可以讓他們來我這裡,我這邊需要人,而他們也剛好需要工作。別的不說,管吃管住是肯定的。只要肯出力,工錢也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