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周疏寧傳授治水妙方
顧朝聞可能也是急瘋了,沒人能懂那種感覺,眼睜睜看著百姓們泡在餿水裡卻無能為力,眼看著痢疾等流行病肆虐,百姓們一個個倒下,他卻無力迴天。
聽周疏寧這麼說,顧朝聞當即給周疏寧行了個大禮,說道:“多謝周兄。”
周疏寧扯過顧朝聞的胳膊道:“其實治水,有兩個關鍵。一個是將泛濫的洪水收入河道,讓它去它該去之處。長江黃河東逝水,我們只知堵不如疏,但如何疏?顧大人可曾想過這個問題?”
顧朝聞答:“已尋到一處低窪谷地,準備將洪水引至那處,再加固堤岸堤壩。這樣的話,短時間內不會再有洪水之患。”
周疏寧點頭:“顧大人的治水論我也看過,是非常好的理念。尋找低塵之處加固題岸的確是個不錯的方法。顧大人也說短時間,但或是長時間呢?這個短時間,是多短的時間?三年五載?一年半載?甚至若是明年再有大的降水量,是不是題岸也會跟著垮塌?”
顧朝聞嘆氣:“我也曾想過,但若是堤壩再加固,勞民傷財不說,也不一定能起到好的效果。根據歷代水患記錄來看,有不少不是因為堤壩不夠堅固,而是洪水漫灌而導致。我們已經將堤壩增高至十幾米,卻仍然無法逃脫洪水的災降……”
周疏寧道:“顧大人說的是,但大人可曾考慮過另一個設想?”
顧朝聞問道:“周大人請講。”
周疏寧拿出一張紙,畫了個黃河的河道,又畫了兩個堤岸,開口道:“黃河每隔幾年都要改一次道,皆是因為洪水泛濫。不如我們給它安排一個河道,讓它永遠也別改道,一勞永逸豈不美哉?”
顧朝聞想了想,沉吟道:“周大人的意思是?”
周疏寧又畫了一條河道:“地上河歸地上河,可水是往下流的,從黃土高坡奔流直下彙入東海。我們可以挖一條合適的河道,這條河道也不急於一時,在你的‘短時間’內完成即可。趕在下次洪水泛濫前,將河道改至提前準備好的河道裡。這條河道要深,要寬,堤壩也要牢固。除此之外,也要在兩岸分出幾條支流。水勢實在過大至有漫灌風險時,可以開水閘洩洪減輕主流域壓力。”
周疏寧一邊說,一邊又給新河道彷彿畫蜈蚣腿一樣畫了幾道支流出來。
直至此時,顧大人的目光才亮了起來,其間更是充滿了對周疏寧的敬服:“周大人此方甚妙,此方甚妙啊!”
周疏寧心想慚愧慚愧,我也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罷了。
華夏治水自古不易,也是後來的人們透過多方實踐,才慢慢才出的理論。
周疏寧道:“我知道顧大人已經將今次的洪水正確引流,不妨就趁著這個沒有洪水的短時間內,向太子殿下奏請開挖新渠吧!”
顧朝聞點頭:“是是是,的確是個好方法,只是費用上……”
周疏寧笑道:“費用不是問題,有我在,你盡管去做。”
顧朝聞連連朝周疏寧鞠躬:“謝謝周大人,多謝周大人,周大人真乃大晏百姓之澤!真乃朝廷之幸!真乃……”
顧朝聞紅著臉半天憋出一句:“太子殿下之福……”